• 43阅读
  • 0回复

“龙头”明珠更璀璨——黄河上游青海段水电资源开发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9
第1版(要闻)
专栏:

  “龙头”明珠更璀璨
——黄河上游青海段水电资源开发见闻
本报记者胡太春
滚滚黄河,从号称“中华水塔”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奔腾东下,直泻千里。
前不久,记者来到残雪覆盖的青海高原,沿黄河上游而行,深深地为我国人民开发黄河水电资源的业绩所感奋。
“黄金水道”的诱惑:13个大中型电站建成后,装机容量可达1100万千瓦,年发电量365亿千瓦时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李白的这一诗句确实是形象的写真。因为从青海境内海拔近5000米的黄河源,到流出青海省的寺沟峡,黄河水势的落差达2800米。这么高的落差,使形同“天上来客”的黄河水跌落下来,成为可贵的水电资源。龙羊峡以下到寺沟峡河段,黄河水流276公里,水势落差865米,电能集中,淹没损失小,综合效益高,可以连续建设众多的大中型梯级电站。因此,黄河干流龙羊峡至寺沟峡河段被称为“黄金水道”,有水力资源的“富矿”之誉。
本世纪50年代起,一批又一批的水电勘测设计人员接踵而至,要为黄河“龙头”戴上一顶缀满电站明珠的桂冠。1954年,黄河规划委员会编制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明确龙羊峡至寺沟峡河段的开发方针是以发电为主。1983年,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又提出了《黄河干流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梯级开发规划报告》,先是在青海境内“黄金水道”上规划布置了龙羊峡、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寺沟峡6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不久,又在这条“黄金水道”上规划布置了7个中型梯级水电站。据测算,如果这13个大中型水电站建成,可装机总容量11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达365亿千瓦时。
国家投入巨资:规模最大的龙羊峡电站建成,李家峡电站大坝开始浇筑
国家对开发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十分重视。1976年,首先投巨资兴建龙羊峡大型水电站。如今,在九曲黄河第一曲、海拔2650米的“高原电城”,街道繁华、商贾云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今年4月11日,李家峡大型电站大坝基坑浇筑第一块混凝土。黄河上游水电工程建设局局长杨建华对记者说:龙羊峡水电站的建成,解决了“七五”和“八五”期间青海与西北地区的用电,李家峡电站的建设将解决“九五”期间青海和西北地区的用电。它的建设,表明黄河上游青海段水电资源开发登上了第二个台阶。这一电站是以发电为主的综合水利工程,装机总容量2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59亿千瓦时,电能近期将供给西北电网,并规划向华北地区送电。
李家峡电站于1987年7月开工,1991年10月完成导流洞施工,实现截流。1992年6月完成枢纽基础开挖工程,今年4月底进入165米大坝浇筑阶段。电站目前投资3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80%,陕、甘、宁、青4省区集资20%。工程建设体制一改过去施工单位大包干为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和监理工程师制。大坝设计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运用于先进的坝形,减少了混凝土方,并计划采取双排座机组发电。这都是国内峡谷地区水力发电工程的创新。可以预料,随着李家峡大型电站的建成,一个类似龙羊峡镇的小城市将在这里崛起。
在黄河上游青海段,由国家规划的其他4个大型水电站已先后完成初步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拉西瓦电站,是“黄金水道”规划中的第二个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372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97.38亿千瓦时。公伯峡电站,是“黄金水道”上规划的第四个梯级电站,装机总容量15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49.8亿千瓦时。积石峡电站,装机总容量80至1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3.7至34.4亿千瓦时。寺沟峡电站,装机总容量2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0亿千瓦时。
地方办电积极性高涨:尼那电站、值岗拉卡电站即将动工,黄河上游青海段出现了第一个农村电气化县
进入80年代以来,国家提出大中小相结合开发水电资源的原则,贯彻“鼓励多方集资办电”,“谁建、谁管、谁受益”的办电方针和政策,使地方办电积极性空前高涨,推动了黄河上游青海段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
记者在青海省电力局局长办公室见到了刚刚从尼那电站工程考察归来的金应全局长。他说:在国家规划兴建大型水电站的同时,青海省地方从1987年起开始在黄河上游设计建设中型电站,尼那电站是其中之一。尼那电站在李家峡和公伯峡大型电站之间,装机总容量16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7.63亿千瓦时,3年后即可建成。
5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来到黄河上游直岗拉卡电站规划处。电站筹建负责人之一、青海水利厅副厅长李乃昌拿出规划图介绍说,由于青海东部工农业全面发展,西宁电网开始缺电。为了补上这一缺口,青海省水利厅决定建设直岗拉卡电站,4月已经国家计委批复同意。李乃昌说,近几年来,黄河上游青海段各州县兴办小水电的热情很高。同仁县从1985年开始积极开发黄河支流隆务河水电资源,成为全国第一批选定的100个试点县之一。该县在隆务河上建成4个小型水电站,装机总容量1万千瓦,年发电量达3200万千瓦时。到1989年,同仁县由过去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建成了电气化县,实现了“四个翻番”(年发电量翻番、工农业总产值翻番、财政收入翻番、人均收入翻番)。3200户居民利用电能热水做饭,往日砍伐林木作燃料的陋习完全改变。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已进入普通农牧民之家。
时代呼唤黄河上游的灿烂前景:“龙头”上的水电明珠将更多、更辉煌
近来,水利部黄河委员会和青海省有关部门不断召开各类学术研讨会、论证会,展望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前景。在这些会议上,可以听到各种振奋人心的议论:
——黄河青海段水能再生资源丰富,应加快开发速度。延误一年,就等于让数百亿千瓦时电能白白流逝。
——要重视发挥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的全局性效益,不但可以与青海西部巨大的盐湖资源开发互相促进,更重要的是能向华北、四川电网送电,甚至能与长江水域电能对接联网。
——为中华民族子孙万代造福计,应及早规划黄河上游南水北调的战略性工程。如果将来有一天这一工程建成,黄河上游的发电量将增加1倍!
(附图片)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平面图姚璟绘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