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努力实现跨世纪的飞跃——电视工作座谈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9
第1版(要闻)
专栏:

  努力实现跨世纪的飞跃
——电视工作座谈会侧记
新华社记者秦杰中国电视报记者郭卫翔
5月5日、7日和18日,中央电视台连续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向普通观众、各部委负责同志、电视工作者征求意见,如何把我国电视事业搞得更好。
座谈会上,丁关根、李铁映以及中宣部、广电部的一些领导同志认真倾听每个人的发言,不时做着笔记。与会者争相发言、献计献策,领导和群众相互插话,谈笑风生。一位从事电视工作30多年的“老电视”深有感触地说,从未见过有这么多人专门就电视开这样的会,而且气氛如此热烈。
参加这三次座谈会的有中央、国务院一些部委的负责人,有演艺生涯数十年的老演员,有大学的名教授,有科研单位的专家,有企业家,有中、小学教师,还有电视工作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话题:依靠全社会的支持和广大电视工作者的努力,使我国电视事业再上一个台阶,使中央电视台成为世界一流的大电视台。
一个新的说法——
衣食住行看
电视的普及,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一大变化。很少有一样东西能像电视这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很少有一种传播媒介能如此广泛深入地辐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数亿人可以同时观看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600座电视台,有2亿多台电视机,有8亿多观众。这样一个庞大的数字,足以使我们在基本生存要求“衣食住行”之后,再加一个“看”字,即“看电视”。这个“看”已在许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席位。这就不难理解了,为什么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成为大陆的“新民俗”;为什么一部电视剧,可以使千百万人同悲同喜,街谈巷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离休老干部、延安时期的“老广播”温济泽在观众座谈会上率先发言。他说,许多人非常爱看电视,经常是一直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了“再见”。电视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可以用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的年轻人了解历史,了解我们民族曾经诞生了多少优秀人物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著名演员田华、于蓝抑制不住老文艺战士激动的心情。她们说,看电视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希望我们的电视办得好些、再好些,使大家不仅得到健康、生动、活泼的娱乐,而且能够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获得启迪。
言语爽快的中学教师任小艾,为广大中学生呼吁:电视牵动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的心,为了青少年,我们的电视应当专辟一个中学生栏目。参加座谈会前,任小艾曾向同学们征集意见。会上,她读着一张张孩子们写的单纯而又真诚的建议,深深感动了在场的每个人。丁关根、李铁映提议:请任小艾同志来主持这个栏目。广电部部长艾知生、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当即表示:中学生的节目欢迎你来主持。
国防科工委副政委李继耐讲:航天战士长年累月地战斗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大漠之中,电视成为他们与社会沟通的重要渠道。所以,我们的战士说,要像爱护武器一样爱护电视机。有一次,远在大漠深处的航天战士,看到《新闻联播》播出了几秒钟反映他们工作的画面,激动得奔走相告,还专门开了个庆祝会。
这就是电视的力量。我们的电视事业是那样紧紧地同人民的生活、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镜头对准什么——
时代的风貌
三次座谈会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大家畅所欲言,都希望电视特别是中央电视台能展现出我们时代的风貌。
1989年国庆,中央电视台联播节目播出一条新闻:江泽民乘车路过复兴门桥,下车向值勤人员致意。在桥堤花坛照相、散步的人民群众发现后,迅即热情地围聚上来,总书记和群众亲切交谈,场面十分感人。这条现场新闻引起较大反响,报道使我们看到领导人那么平易近人,领导人与普通百姓一下子贴近许多。有人在座谈会上提出,要多播出一些这样的新闻,让电视更好地沟通领导与群众的关系。
座谈会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企业代表说,要多反映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反映新时代工人形象;农民代表说,我国有八亿农民,要多播放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司法战线代表、妇女代表、少数民族代表、教育界代表,大家都希望分享荧屏镜头,仿佛这不仅是个征求意见会,还是个节目规划会。丁关根对杨伟光说,你获得大丰收了,工农兵学商、老中青各方面都把办好电视看作是自己的事情,大家的发言既有热情表扬,又有中肯批评;既是期望,又是支持;既是勉励,又是鞭策。
这就是中央电视台面对的强烈要求,这就是我国电视事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怎样反映和回答好今天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是几次座谈会中都议论到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张修学提出:开设论坛式的节目,增加对现实问题的讨论。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认为,把“热点问题”讲清楚,观众才解渴。在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电视有责任给群众以正确的引导。可以考虑采访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例,并请专家们座谈,帮助剖析,帮助观众增长知识。与会者还建议,有关领导同志要善于通过电视,阐述国家改革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为群众释疑解惑。要请有权威的专家分析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一些新的现象,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这些问题。谈到这里,李铁映建议:各部委是否就涉及本部门工作中群众关心的问题研究一下,主动与电视台合作,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引导。
对电视台现在的新闻节目和其它节目,不少人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北京亚都人工科技环境公司总经理何鲁敏说,中央电视台要在节目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上进一步更新。新闻节目要改变会议多、接见多、室内活动多的情况。国家经贸委副主任俞晓松谈到政府转变职能问题,希望加强舆论宣传,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说,报道农村改变面貌的消息是好的,但不要渲染有多少台高级小轿车,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极少,应该更多反映广大农民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团结奋斗的精神。
为把节目办得丰富多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员虞积生建议:中央电视台要加强对播出节目反馈信息的研究,这包括收视率调查,还要多开一些观众座谈会和专家评审会等。温济泽同志主动提出要协助电视台搞好历史题材的节目规划。许多同志还建议培养我国的电视评论员,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增加面对生活、面对现实的新闻、文艺节目,加强电视理论的研究,等等。
听着一个个同志的发言,不能不使人感到,与会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使电视屏幕更加百花争艳、绚丽多彩,使电视更多更好地反映我们时代的风貌。
  构筑通天塔——实现新飞跃
中央电视台的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是有雄心壮志的,他们对中央电视台的未来构筑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提出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目标。这就是要把中央电视台办成“世界第一流的电视台,有第一流的节目、第一流的设备、第一流的人才”。今天,他们看到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广大观众这么关心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对实现这一目标,更加充满了信心。
非常可贵的是中央电视台经过35年的艰苦创业,形成了一支过得硬的队伍。参加第三次座谈会的人员,基本上是奋战在电视工作第一线的骨干。有潘霞、邓在军、赵安、张子扬这样名声在外的导演,有宋世雄、肖晓琳、杨澜、罗京这样家喻户晓的主持人、播音员,还有经验丰富的编辑、技术人员。丁关根笑着说,在座的很多同志都是“大明星”,是他在电视上早已熟悉的“老朋友”。
身材魁梧的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任刘效礼大校抢先发言。这位曾因执导过《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大型电视系列片而享誉影视圈的导演,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新闻和纪录片是最能体现电视特色的节目体裁。新闻和纪录片的真实应成为我们追求的境界和目标。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应当以爱国主义题材为主旋律。”
满脸络缌胡子、擅长导演节庆晚会的张子扬说道:“要繁荣电视屏幕,应当树立四个意识——跨世纪意识、精品意识、喉舌意识和群众意识。”
“电视工作应当加紧解决立法和监督问题。”体育播音员宋世雄以他那特有的清晰流畅、连珠炮般的话语,谈起电视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法制建设。
“观察思考”栏目主持人肖晓林仍旧像在摄像机面前主持节目一般,娓娓动听地说:“中央电视台在增加新闻播出量的同时,应该增加新闻评论。要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让普通的百姓在屏幕上谈谈他们所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在谈到电视文艺创作时,邓在军导演强调:要在精、情、新三个字上下功夫,把格调高、品位高、有血有肉的作品献给观众。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陈汉元不失时机地向领导反映,面对众多电视剧制作单位的竞争,给中央电视台规定的稿酬太低,影响这支“国家队”得到好本子、好演员,希望能在政策上得到支持。艾知生表示:你们提个意见,广播影视部同有关部门商议解决。
发言一个接着一个——马瑞流、洪民生、潘霞、宋玉珊……有的提出规划和设想,有的则直言不讳指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围绕着电视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组织结构、管理网络,以及立法、理论、队伍建设,大家畅所欲言。言谈话语之间,无不流露出电视工作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令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为发展中国电视事业而奉献的那颗火热的心。
座谈会上,台长杨伟光介绍了中央电视台近期工作打算: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抓好优秀电视剧的制作;增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宣传教育节目;改进节目内容和形式,增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和观众参与意识;开办“热点”栏目,解答广大群众所关注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积极增加节目频道,今年拟把第三套节目送上卫星,使其成为文艺体育频道,同时把现有的第二套节目改为经济频道,增加农业科技内容,以后再开辟电影频道;增加对外报道,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三次座谈会开得很成功,交换了意见,沟通了思想,加强了联系,增进了理解。李铁映说,我国电视事业面临一个大的发展,需要改革,需要增加投入,请广电部提出意见,国务院将认真研究,给予支持。丁关根综合大家的发言,强调中央电视台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气派和风格;要充分发挥电视的多种功能,在继续加强经济宣传的同时,重视和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要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不断改进和提高节目质量,把丰富多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节目奉献给观众。他说,我是一名中央电视台的热心观众,现在和同志们工作在一条战线上,一定尽自己所能,支持同志们的工作,和大家一起朝着把中央电视台办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具有世界水平的大电视台这个目标前进。
三次座谈会在中央电视台引起强烈反响。如何努力去实现党和人民群众的愿望,中央电视台塔楼里的人们深深思考着、探讨着…… 有一句使用频率极高的话:这是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对电视事业来说,各个层次的报刊、日益丰富的娱乐活动,重新崛起的广播电台,都对习惯于挑战别人的电视构成挑战。这几次会议给电视工作者透出的信息便是:必须努力、努力、再努力,完成一个跨世纪的飞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