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首儒林的悲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6-09
第8版(副刊)
专栏:品艺录

  一首儒林的悲歌
张掮中
文学名著搬上屏幕,佼佼者甚微。若以传记片再现此名著作者的一生,则难度更大。南京电视台蒋广森执导的6集人物传记艺术片《吴敬梓》对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吴敬梓》有了突破与超越,首先在于它既是人物的真实传记,又无不充满艺术的意蕴,是一部将二者有机结合、具有较高文学品位和审美价值并雅俗共赏的佳作。剧作在吃透原著精神的同时,借鉴《史记》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历史真实的艺术手法。创作时既恪守“真实”是传记片的生命,又不囿于某些细枝末节,进行了精心的剪裁、熔铸和必要的艺术加工。创作者截取吴敬梓从结婚至逝世的30余年的人生历程结构全剧,镜头始终对准人物的性格命运及其情感世界,如全剧通过“丧喜同办,家难爆发”、“科场失利,匍匐乞收”、“放浪秦淮,移家南京”、“舌战群儒,笔作投枪”、“贫寒交迫,发愤著书”、“客死扬州,千古文章”等主要情节,组织起主人公思想和情感的冲突,生动而形象地展示了吴敬梓一生对真理和个性自由的追求。
诚然,淡泊明志,存诚守拙,刚直不阿的品德、气节和人格力量,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与美德。当吴敬梓看透科举的劣迹、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后,就更加执著地用自己的生命来“写书行医”——疗救儒林的心灵,呼唤他们的觉醒!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抗拒“博学鸿词”的应试,并以“我不识字”报以深刻的嘲讽;面对以删改《儒林外史》作为出版条件的权贵,他以“卖菜”声扬长而去,不屑一顾;他毅然决然将“考篮”和文房四宝扔入河中,狂呼“举业无凭”,其狷介与疏狂之态令人仰止;当他看清封建社会的本质后,将“恩泽海野”的木匾摔得粉碎……以上的情节,便活画出一个桀骜不驯的充满锋芒的叛逆者的丰满形象。他病逝于后土祠时,唯有《儒林外史》的手稿被他紧紧地抱在胸前……如此将吴敬梓放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去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萌芽这样一个特定时代的一个文化伟人的思想境界、情感境界和文化的品德,让观众历史地、形象地感觉到他的精神与人格力量,相信和认可这就是写出传世之作《儒林外史》的吴敬梓!(附图片)(上图为剧照:吴敬梓被逐出家门,心灰意冷,仰天长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