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生存在于竞争——国外国有企业改革漫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5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生存在于竞争
——国外国有企业改革漫议
吴绮敏
世界许多国家的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日益表现出经营机制的矛盾。国有企业的改革,已是目前许多国家的共同的课题。
国有企业在许多国家曾创下辉煌的成就。二战以来,企业国有化高潮多次在世界范围内出现。拥有61年历史的伊利集团,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国有经济实体,在拯救受经济危机打击而濒临破产的企业、提供能源、建设基础设施、反对企业垄断、支持落后地区开发等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在奥地利,国有企业所走过的48年历程中,为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解决了众多难题;在印度,国营企业曾被视为国家进步的象征,人们甚至喻之为经济领域的“神牛”;在巴西,国有企业满足了许多关键部门的发展需要,增强了国家执行发展计划能力。
但是,全球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激烈的竞争牵动着各种类型企业的命运。特别是对那些历史渊源长、机构庞大的国有企业而言,冲击力更大,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与经营机制上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所有者不到位,造成国有资本经营责任不清,上级对企业的行政监督取代了产权监督;企业职能多元化,使企业普遍承担许多社会职能,不仅造成盈利差,而且使利润约束软化;国有企业处于“自然垄断”和“政策垄断”的地位,造成竞争不足,等等。总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矛盾,即经营机制与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针对一些国有企业缺少活力,专家认为,要改变这些状况,就必须为国有企业投入市场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以期提高经营效益和增强活力,这是80年代以来各国国有企业改造的重要方向之一。不同国家采取的措施虽各有侧重,其主旨大体都是消除垄断,使之与民间企业平等竞争,经营目标单一化,消除国有企业额外的社会负担,减少政府保护。
要搞好国有企业,必须走改革的路子。8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国有企业管理上的变革,大都着眼于调整国家控制企业的方式,但所实施的“让利放权”式的浅层次改革效果并不理想。近十多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专家分析,现在显露出的趋向表现在“不是着眼于调整国家管理和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办法,而是着眼于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特别是产权关系的调整”。一些比较有效的做法是,在国家所有权原则不变的前提下,改变非战略性部门的所有权实现形式,相应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这些做法包括变国营为官民合营,变国营为国有民营等,继续重视和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作用。
总之,无论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善于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及时采取应变措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