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养忧遗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6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养忧遗患”
钟怀
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讲起话来,每有妙语警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他在八月九日召开的市委信息工作会议上,向各单位负责信息工作的同志提出:“要多报忧”。
为什么提这个要求呢?陈希同在会上公布了一项统计材料:在市委获得的信息中,报忧的只占百分之十。就“喜多忧少”现象,他作了一次心理分析,列出“五怕”——一怕给单位抹黑,二怕影响自己政绩,三怕上级追查,四怕影响与兄弟单位的关系,五怕捅娄子惹麻烦。他说,“这‘五怕’给我们领导带来的是信息的封锁”;“勇于暴露自己忧的一面是一个领导成熟的表现,将忧的一面报上来,我们会齐心协力解决它,否则将养忧遗患”。陈希同希望今后上报的信息,忧与喜的比例至少三七开,甚至四六开、对半开。
笔者以为陈希同同志的话讲得很适时,很有针对性。信息工作中报喜不报忧,多报喜少报忧,报喜浓墨重笔、报忧轻描淡写的现象,绝非仅仅存在于北京市,甚至还有把坏事当成好事上报的呢!陈希同说,这是下级对上级的信息封锁。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小政府骗大政府”。这种封锁如不坚决打破,这种欺骗如不坚决揭穿,根据下级片面的、歪曲的、不真实的信息作出决策、指导工作、任用干部,不出问题才怪!“养忧遗患”的警告不但适用于报喜不报忧的单位,也适用于不察觉、不纠正信息工作中报喜不报忧情况的上级领导机关。
现在不少地区、不少机关乃至大一些的企事业单位都有简报、快讯一类内部信息刊物。信息刊物以其“短平快”受到上级的重视。一些领导干部上班后第一件事往往是看简报、快讯。上级领导越是重视信息工作,越要求把各种内部信息刊物办好,避免“误导”。这里的关键,一是具体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敢于实事求是,二是领导和指导信息工作的同志为下面创造必要的条件,允许和倡导有好说好,有坏说坏,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后者比前者更重要。大众传播媒介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内部信息刊物呢?以笔者浅见,不必照搬,报忧的分量可以重些。因为那是给少数领导同志看的,他们很容易从多种渠道了解到各方面工作的成绩和进步,最需要从内部信息中了解的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内部信息工作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这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