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世纪伟人的足迹——读《邓小平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一个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6
第8版(书评)
专栏:

  世纪伟人的足迹
——读《邓小平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一个世纪》
王颖
即使是一位最普通平凡的老人,如果他历经了整个20世纪中国大地上的风风雨雨,沧桑巨迁,他的所闻、所见、所历,也会有许多事可写,许多事可以回忆,何况他是一个伟人,一位领袖,所有铁与血的考验、炮火与硝烟的纷争、决策与方向的辩论、前途与命运的搏击、蓝图与建设的绘制、实施……都与他有关,他始终是大潮的“弄潮儿”。那么,今天,他可以为我们讲述多少故事?我们可以为他撰写多少故事?
这就是邓小平同志,他如今已90高寿了。
要想描述他,任何一位作家都会感到笔笨力拙。我们可以写出他一个或数个故事,可以追述他某一阶段的斗争业绩,却很难全面去叙述他的一生,描绘他踏在中国(包括外国)大地上的全部足迹和留在历史中的所有身影。
这使我们领悟到,也许像这样一位伟人,不能一个人去写他,应当有一群人去写他,恰如数十位画家同时泼墨挥毫,共绘一幅大全景的图画。
如今,这样一部作品已经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名字叫作《邓小平的历程——一个伟人和他的一个世纪》。
一批研究邓小平生平的专家们,和出版社共同创意,用“众人来写邓小平”的构想,花一年时间,收集了迄今为止能收集到的报告文学、传记、回忆录和纪念文章,加以遴选,取舍辑录,并以自己的写作填补了空白,以使这本书做到了,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历史上迈出的每一步,都在书中听到了铿锵的回声。
这部书为上下两册计73万字的《邓小平的历程》,从广安发蒙、赴法勤工俭学、求索救国真理,到参加八·七会议,领导广西百色暴动;从在苏区遭受“左”倾路线迫害、参加遵义会议、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转战太行、逐鹿中原、挺进大别山、指挥震惊中外的淮海大战;从进军大西南、和平解放西藏,到日理万机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从文化大革命蒙冤、复出、再遭批判,到粉碎“四人帮”,设计、实施振兴中华的改革宏图大业……无不搜集、撰写其中。这些作者,大都系小平同志的部下、亲属或某一阶段某一事件的亲见者,他们都用第一手的资料揭示了个人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断,使这182篇作品百多位作者以其星星点点的描绘,构筑了一个群星璀璨的夜空,它都是邓小平同志生平中杰出业绩的闪耀。而这众多作者的记述,又都是朴实无华,真实可信,质朴亲切。
这部作品共分为八卷,以邓小平同志的生平活动为主线,按历史顺序编排。这八卷分别是:中外求索的赤子;红军时期的播火者;立马太行的邓政委;淮海大战的总前委书记;解放大西南的第一书记;日理万机的总书记;“文化大革命”中的蒙难者;改革大业的总设计师。这每一卷其实就是邓小平生平的一个重要阶段。为了让读者能顺利开启每一卷阅读的大门,编者在大门口会交给读者一把把钥匙,这便是邓小平同志自述的一段导引的话,例如在卷一“中外求索的赤子”前,是如是说:“我在法国的五年零两个月的期间,前后做工约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党团机关工作)。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又例如在卷四“淮海大战的总前委书记”前,有邓小平同志这样一段话:“在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那时我们的装备很差,却都在打胜仗,这些胜利是在以弱对强、以少对多的情况下取得的。”这种编纂方法,段落分明,概括有力,使读者在阅读每一个具体篇章时,既会被那些生动的细节所吸引,又会时时跳跃出来,站到阶段和全局的位置上去思索和领悟问题。故而文虽近200篇,却被颇有章法地归纳在有序的总体与段落中,显得文散而神聚,这大约是编者在编辑过程中的一缕匠心与苦心。
  (《邓小平的历程》刘金田主编,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