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云梦:养百鸟富万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6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录

  云梦:养百鸟富万家
本报记者段存章
湖北有个云梦县,养鸟出了名。记者从孝感下火车,乘汽车行30余里,进入云梦县境,迎面一幅界牌,上书:“全国最大的养鸟基地”。
云梦昔日诗云:“地偏时闻山鸟语,江空暮卷野云飞。”如今云梦真的成了“鸟世界”。农民养鸟,城镇待业青年养鸟,机关干部家属养鸟,亏损企业职工养鸟,离退休职工养鸟,病休在家的工人也养鸟。一户少则养几百对,多者养几千对。公路上,有的鸟贩子骑着自行车串乡收鸟,有的鸟贩子赶马车、开汽车到外省卖鸟;大街上,有新建的珍珠坡鸟市场,鸟收购站、鸟批发部、鸟笼供应点、鸟医摊,人来人往。全县饲养各种观赏鸟42万对,全年提供商品鸟360万对,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还进入了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
提起云梦养鸟业的缘起,还有段故事。县电机厂工人马应生爱玩鸟,他到北京出差,从龙潭湖公园鸟市买回15对虎皮鹦鹉试养。不久,鹦鹉开始繁殖了。一天凌晨,马应生用布捂着鸟笼骑自行车带了20多对鸟到百里外的应城市石膏矿区出售,长年在地下劳动的工人们看到活蹦乱跳的小鸟都非常高兴,争相购买,一对花10元钱。以后,马应生利用假日带鸟到武汉、黄石、襄樊等大中城市卖鸟,销路都非常好。“养鸟能挣钱”,马应生把这一信息告诉亲朋好友,并向他们传授养鸟技术。很快,城关地区一些待业青年也纷纷向马老师求教。
1985年初,马应生到大徐村买鸟笼,认识了复员军人左腊祥,他看到小左家住的破旧老屋,就说:“小左,我卖鸟的笼子全由你做,包你一年脱贫。”左腊祥全家人日夜加工起鸟笼来,每月送千余个鸟笼到马家,收入1000多元。第二年,左腊祥拜老马为师学起养鸟来。经过几年努力,腊祥从50对虎皮鹦鹉起家,现在发展到养1000多对鸟,年收入近10万元。
马应生、左腊祥养鸟致富的磁场效应,吸引了全县爱鸟养鸟的人们,养鸟技术很快在街与街、楼与楼、村与村、户与户之间传播开来。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养鸟户参观学习,并从多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养其鸟;县科委成立了养鸟技术研究会,吸收会员400多人;县政府投资250万元,兴建了一个占地31亩、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珍珠坡鸟市场,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品鸟集散地;县政府成立了鸟业发展总公司,协调工商、供销、交通、林业等部门工作,使饲料药品供应、销售、鸟笼加工形成一条龙服务。县里还组织畜牧、医药、卫生方面的专家围绕鸟病虫害防治、高档鸟繁殖技术攻关,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如何人工饲养鹦鹉》的专著,研制出了“雏肥灵”等鸟保健药品,发明了瓦制巢盒、“龙眼杯”、“饮水器”、饲料漏斗、折叠式鸟笼等系列鸟具。
鸟业旺,多业兴。云梦县出现了一批商品鸟营销专业村、鸟笼制作专业乡。竹器之乡隔蒲镇有500多个农户年加工竹鸟笼100余万个,获纯利200余万元。县粮食、商业、供销、畜牧、林业等部门围绕养鸟业大做文章,出现滚动效应。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县年销售粟谷8000多吨,木材600立方米,钢门网、铁钉150吨,楠竹500立方米,贝壳粉、骨粉、鱼粉600多吨。养鸟富了一批云梦人,也使邻近的应城、汉川、天门、仙桃、通山、襄樊等10来个县市的竹木、粟谷等商品畅销。
县委书记李金平谈起养百鸟富万家的设想说:“我们不仅发展鸟经济,还要研究鸟文化,鸟可是一篇富民的大文章呀!”(附图片)
本报记者王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