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古城青州别有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6
第12版(副刊)
专栏:

  古城青州别有情
丁一
儿时读《水浒》已经熟知青州了,“三山聚义打青州”曾经是儿时游戏的主要节目,后来读《禹贡》便知这里乃古九州之一,欣欣然向往之情由来已久了。
“右有山河之固,左有负海之饶”的青州,以她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秀丽的新姿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海岱明珠”。
而最为人称道的,还是青州的历史文化,面对这座古城,仿佛面对一部厚重的历史,当你登上云门山顶,虽不能“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却真的“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迎面扑来秦风汉雨的洗礼,耳边轰鸣着金戈铁马的撞击,领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雄伟古朴;走过衡王府石牌坊,感受“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的苍凉,踏上“八百楼台步步空”的驼山,引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感慨……皇皇古城,悠悠大千。“前不见古人”但可与古人对话,“后不见来者”但可知未来的辉煌,因为,人的思维是不受时空制约的,既可以生活在千百年以前,也可以站在当今世纪,亦可与后人共勉,在这里,可以与欧阳修聊天,可以携范仲淹同游,可以领略孔老夫子周游时的风采,可以问一问曹雪芹,为什么“留半部红楼与别人写”,可以劝劝李清照不必太伤感,何必要“人比黄花瘦”呢?……永远读不完、弄不懂的古城青州啊!这也是魅力之所在吧?
在青州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几千年来,繁衍生息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地灵”与“人杰”两者之间也许有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吧,不然为什么偏偏在这块土地上藏龙卧虎般地涌现出那么多历史名人?
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唐赛儿、杨妙真,著名科学家燕肃,刚正不阿号称“青天”的钟羽正,威镇倭寇名扬四海的邢阶,还有,宋代名相寇准,著名的欧阳修、范仲淹等一代名宦大贤均知任过青州,女词人李清照在这里生活十几年,给后人留下过不朽诗篇……
这些历史人物的赫赫战功、仁道德政、真迹手笔、趣闻轶事,加之大自然的千年造化、鬼斧神工,为青州古城增添了无尽的风采。然而,历史毕竟是历史了。当我们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来时,我们发现更让人流连忘返的则是青州的今天。
改革开放犹如东风化雨,使古老的青州焕发了勃勃生机。
青州的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卷烟、酿造、包装、纺织、化工、机械、电子等几十个行业,许多产品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多种产品已进入国际市场。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青州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丰富物产。金黄的烟叶,香甜的银瓜,砚中精品“红丝砚”,别具风味的青州蜜桃以及盛产的山楂、柿子、辣椒干等地方特产,让多少游人“垂涎三尺”啊!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历史早已“大江东去”,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早已“浪淘尽千古风流”,我们的人民正在用心血和汗水书写着今天的历史,我们也必将无愧于后人。
站在宾馆的阳台上,遥望远处朦胧的云门山,云洁松翠,郁郁葱葱;俯瞰干净整齐的街道,林立的楼房和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们深深感到古老的青州那律动着的时代脉搏。
而我与青州的“缘分”,在漫漫人生,悠悠来日只怕是“此情绵绵无绝期”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