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季节与疾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8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季节与疾病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些季节生病多,另一些季节则较少。奥妙何在?
    人体抵抗力有季节性变化
从疾病发生过程看,内因(即人体的抗病能力)是关键。人的抗病能力主要取决于免疫系统,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堪称对付各种病毒的“特种部队”,一年四季中从上年的11月到下年的1月其数量与活力最低,因而寒冷的季节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而在6、7、8月份等炎夏季节,淋巴细胞数量上升到顶峰,故病毒无力惹是生非,但细菌却可乘虚而入,故肠炎、痢疾等疾病取代了感冒、支气管炎的地位而成为多发病。至于春、秋季节,人体内免疫球蛋白增多,是一年中感染性疾病最少的时期,但可诱发过敏性疾病,罹患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的机会增加。
    季节影响气候与环境
以老年人为例,在冬天发生中风的危险最大,原因在于寒冷的气候破坏了人体神经内分泌的正常代谢,如增加血液粘稠度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比夏天高23%),可令体素血管收缩,加上提升血压的肾上腺素也上升,故易受害。国外有专家分析330例脑出血病例,约一半发生在冬季,尤以气温下降幅度在4摄氏度以上为多。
酷暑也是疾病的一大帮凶,夏秋季节之所以易患肠炎、食物中毒,除了人体白细胞减少外,多种细菌大量增殖且侵袭力极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对于心血管病患者也是一关。而春秋季节过敏性疾病之所以高发,也与此期花卉、百草生长释放大量过敏性物质有关。
    传播媒介有季节性
一些传染病,因其传播媒介受到季节制约而引起发病的季节变化。可分为严格与不严格两大类,前者的典型例子是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
         (8月16日《光明日报》兰政文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