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定远县回民村:花生铺成致富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9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怎样走向市场

  定远县回民村:
花生铺成致富路
安徽定远县藕塘镇西郊有个回民村,1993年人均纯收入1498.7元。全村291户,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有95户住上小楼房,39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组合音响等高档家用电器已走进了农家。
是什么给他们带来这样快的发展速度?是花生的种植、加工和运销。
  闯路子
70年代末,回民村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偷偷摸摸、三五成群地做起了花生米生意,将夜里偷偷加工出来的花生米,拿到上海、南京等地的大街小巷兜售,换几个油盐钱。进入80年代,农村政策放宽,回民村人如鱼得水,花生生意越做越红火。许多农户将整汽车整汽车的花生米往外销,有的干脆一家人都上阵。花生加工也由原来的手搓、手摇擂,发展到机械化作业。花生加工业的兴起,吸引了邻近十县三市的花生资源不断流入,使这里成为闻名遐迩的花生集散地,带动了方圆几百公里内花生种植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回民村为中心,外连华东六省一市,集花生种植、加工、商贸一条龙的区域性经济。去年全村仅花生种植、加工便收入1600多万元。
    抓开发
花生加工业的发展,为回民村积聚了经济起飞的原动力,也使他们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村干部和全体村民又踏上了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搞深度开发,发展二、三产业的新路子。他们先后建起面粉厂、带锯厂、油厂等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为主的企业。花生加工、运输也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成立了专门的购销队伍,十多名村组干部常驻苏、浙、沪、鲁等地搜集信息、订购销合同;村里有40多户农民购买了50多辆“东风”货车跑运输,做生意。他们还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开发了花生酱、虎皮花生等食品。过去花生壳遍地都是,既影响美观,又浪费;现在,他们又把花生壳加工成畜禽饲料和栽培食用菌的基料。
    建市场
回民村家家搞起了花生加工,一般户年加工花生米5万公斤左右,有27个大户年加工花生米25万公斤以上。每到花生销售旺季,全国各地客商云集小镇,一片繁忙景象。可是,由于缺乏促销组织和固定场所,买卖混乱,互相压级压价,造成了许多不该有的损失,花生种植也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资源优势潜力不能全面发挥。针对这种有市无场的情况,村民们心中萌发了建市场的念头,村干部因势利导,决定建立花生专业市场。1993年春,村民们集资40万元兴建的“皖东花生市场”投入使用。市场内成立了花生交易所,配备了十多名交易管理人员;场内服务设施齐全,停车、食宿方便,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市场建成后的第一个金秋,就吞吐花生米2600多万公斤,其他农副产品600多万公斤,成交额6000余万元。
如今,皖东花生市场已名扬四海。花生产品在华东地区以及东北辽宁等地享有盛名,已通过苏、浙、鲁等省间接销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陈韶峰王永陈家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