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滩涂黄金地——江苏大丰县王港闸口市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9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点水成金

  滩涂黄金地
——江苏大丰县王港闸口市场见闻
方群张汉成
沿王港河东行,人烟渐渐稀少,滩涂快到了。当我们登上高高的王港闸,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拖拉机、摩托车进进出出,吆喝声此起彼伏,好莱坞时装店、紫雅发廊……这些大都市流行的招牌,也挂到这里来了。
这就是大丰县王港闸管理所办的闸口市场。王港闸建于1959年,19孔,设计流量1060立方米,是黄海大型挡潮闸之一。所长刘建春介绍说:“闸口市场建于1991年,是滩涂开发的产物,也是我们深化改革的产物。”
我们走进海堤坡下的海鲜产品交易场。时下正是泥螺捕采旺季。收购泥螺的贩子,有上海的、浙江的、福建的。有的还自带资金、设备,在闸口附近办起加工点。一位采泥螺的农民说:“过去这儿没有市场,泥螺多了,只好贱卖,或倒掉。”大丰县今年泥螺产量达1000多吨,王港闸口市场吞吐了将近一半。有的农民收入达四五千元。
闸管所派一名职工管理市场,1年上交场地费、管理费1万元。沿闸桥头两边是铺店,都是闸管所统一规划、设计和建造的。仅房屋租金一项,所里每年收入3万元。
综合商场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内设旅馆、饭店和停车场。商场经理杨斌,是个退伍军人,一直在闸上当机工,1992年所里搞人员分流,他分流出来搞综合经营。去年,他经营的这一摊子,创利润5万元,税1.8万元。
水上加油站生意也不错。承包的两名职工,一个叫韦广生,一个叫董金丽。他们搞的是“硬包”:交足国家的税和费,交足所里的利润指标,剩下全是自己的。去年,每人收入近万元。“收入高些,人也苦些,捕鳗苗季节,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1000多条,加油站24小时不能离人。”董金丽说道。
王港闸管所共有干部、职工11人,过去,运行费、人员工资全靠上面拨,随着财政补贴逐年减少,常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与其躺在黄金地上喝大碗水,不如自己起来干。”这一干,竟干出一番新天地;1991年,人均创收5000元;1992年,上升到8000元;1993年,突破1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