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苦乐一世情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苦乐一世情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教授孙维炎
在50多年的人生旅途中,我与教师这一行结下了不解之缘。解放初农会的夜校里,我教过目不识丁的农友;“文革”期间工厂的子弟学校里,我教过天真无邪的中学生;至于在大学讲台上给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讲课,那就更是自己难以割舍的本职工作。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至苦至乐,可谓深解个中滋味。
教师之乐,乐在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奠定的。教师与父母在晚辈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的尊严与乐趣,大多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他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动力,来源于对知识世代相传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精神愉悦。
关于教师之苦,情况就复杂一些。我个人认为,在一个有序的社会里,个体创造的潜在价值是应当得到承认的,教师生活的清苦不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说教师的苦,恐怕更多地在于做一个称职教师所要付出的努力。
要教好学生,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没有哪一个教师仅仅靠教科书就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教师要不间断地去吸吮以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是很苦很苦的。
当教师苦,还在于年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定式,教师只有细心地观察,逐个地分析,不断地摸索,才能找到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当你苦苦思索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那种痛苦外人实难体会。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要练就伯乐的慧眼本属不易,而真正称职的教师,比伯乐还要辛苦:伯乐相马,重在选择;教师教学,则不能落下一个学生。所以古人说:“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面对千差万别的个体,要寻找规律,尽可能让每个学生成材,那是一件多苦的差事哪!
只有当你学识渊博、目光敏锐,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质量学生的时候,你才会觉得教师之苦其实如一杯初沏的浓茶,入口时是满嘴的苦涩,而细细地品味起来,余味是那样的甘醇。
也正因如此,我从不愿意放弃教书的机会。1981年2月,当我被推上校领导岗位之后,有同志对我说:“老孙,这回你可不必再吃粉笔灰了。”我半开玩笑地回答说:“我这个人不吃粉笔灰就活不下去。”担任行政工作后,的确忙得脚朝天。但我想,校长是教师中的一员,如果离开了教学第一线,也就丧失了对教学工作的发言权。因此,13年来我一直没有离开过课堂。苦也罢,乐也罢,看来我是无论如何也解不开与教师这一行的一世情缘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