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情在“似”与“不似”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29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情在“似”与“不似”间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所徐国兴
教师像演员,在学生面前,有时要演慈爱的父母,有时要演渊博的学者,有时要演亲密无间的朋友……从演出环境看,演员所处场景是预先设计好的,他们的活动终归是表演,而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台上台下都要给学生一个真实。
刚毕业那年,我被分到一所极偏僻的乡村中学教初三毕业班。20来岁的毛头小伙子做饭洗衣缝缝补补手生得很,有些女学生问问题之余顺手就帮我们做点家务。乡村孩子上学迟,初三学生年纪和我们不相上下。相近的年龄使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其中有位叫小妹的女学生聪明伶俐,成绩好,不知不觉我就对她偏了心眼。
一天,小妹突然塞给我一封信,我大吃一惊:里面全是情意绵绵的词句!这是件大事,处理不当,后果将不堪设想,我几夜没睡好。平心而论,小妹确实讨人喜爱,但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我知道,这只不过是朦胧的少年情感混杂着对教师的爱罢了。况且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我慎之又慎。找校长?找家长?一个个方案都被否定了,我决定找小妹面谈。
“信,我看过了,写得还真不坏。马上要中考了。我呢,要辅导大家复习。你么,也得复习自己的功课……这样吧,中考结束,带你到我家玩,怎么样?”
小妹满脸绯红,站在我面前,两只手不知摆哪儿好。她抬头望望我,好像突然间明白了什么,飞一般跑回教室。
中考揭晓,小妹考上了省城的财校。也许她忘了,竟未要求我践约。只是6年后,她携夫带子回乡探亲,特地来看我。临别前,她半开玩笑地说:“徐老师,什么时候带我到你家玩呢?”我告诉她:“现在,学校就是我的家了。”
一同分来的同学也遇到相同的棘手事,不过,他选择了另一条路,与女弟子恋爱,结婚,而后不得不调走。那位极有天分的女学生也就此结束了求学生涯。
当时,如果我直截了当地拒绝或者找校长找家长把事情和盘托出,那我也许省心得多。但那样做未免给小妹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影响她的学习。说不清当时我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不过我认为自己走对了路。并且,由此得出结论,要演好教师这一角色,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是指在学生眼里,在感情上,教师是严父是慈母是密友,“不似”是指教师在思想上、理念上,要时刻提醒自己是教师而不是上述各种角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