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北流农业正在活起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05
第3版(农村经济)
专栏:

  北流农业正在活起来
本报记者郑盛丰罗昌爱
在刚刚撤县设市的广西北流市,以往艰难的农业,正变得活起来。1993年,北流跃入“钱多粮丰”县市行列,粮食亩产达到101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6元,成为广西第一个吨粮县级市,也是第一个成为广西钱粮超“双千”的县级市。今年上半年,虽然经受了强台风和大洪灾的袭击造成较大的损失,但粮食总量仍然增产885吨。
    基础意识
1980年,北流人均有粮422公斤,但农民人均收入只有80元,1988年,全县粮食减产3450万公斤,当年需从外地调进1000多万公斤粮食安排生活,耗财费力,人心不稳。
正是从这种艰难境遇中,北流党政领导进行了苦苦思索。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农业和粮食的基础意识,进一步看清并摆正了钱粮关系。
从1989年起,先后主持工作的4个县市委书记,都把基础农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大抓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大力普及增产增收的科学技术,制订并实施吨粮田方案……一届又一届的党政领导,像接力赛跑般不断使农业的基础坚实起来。
    多元结构
不抓粮食,人心不稳;只抓粮食,农民也难潇洒。北流的农业指导思想是:既抓钱,又抓粮;钱粮互促,齐头并进。
这样,5年来,北流拓宽了大农业的宏观思路,推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构架。把67万亩耕地变成优质高产的粮仓,把200多万亩山地变成取之不尽的林果银行……
正确的决策很快就带来可观的回报。北流的乡镇企业,近3年实现了超常发展,去年总产值达到37亿元,是1990年的10倍;林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以岭南名果荔枝为主的水果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年产量超3万吨;而20万亩冬菜,又获得1.6亿元的收入;户场相连规模饲养、规模上市的养殖业,年收入达2.5亿元。
北流农业,不再是脆弱的单一结构。仅是新名称,就可数出一串来,诸如立体农业、高科技农业、山地农业、冬季农业、林果农业、庭院农业、养殖农业、加工农业、外向农业等等。这些,北流人统称为“多元农业”。
    反哺措施
“多元农业”带来的多元农业经济,给北流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现在,农业投入的“需要”,已有了经济实力的“可能”来保证。北流对农业又添了新招数:反哺措施。
反哺农业的资金,既来自多元的农业,也来自北流因地制宜扬己之长发展起来的陶瓷、水泥、建筑等支柱产业的收入。去年,北流从财政用于投入农业的资金达558万元,加上全县各种渠道投入的支农资金,共达5.18亿元。
就粮食而言,正确的认识加上得力的反哺措施,便催生了良好的效果:去年与1989年比,面积增加3万亩,总产量增加0.73亿公斤;人多地少的北流,5年共向国家出售合同订购粮1.55亿公斤。
    激励机制
在北流,粮食生产的增减和农民收入的多少,已与各级党政干部的褒贬奖惩挂起钩来。一种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党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格外关心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北流这几年来,每年都从市级财政中拿出55万元,作为粮食增产和农民人均增收等指标达标超标的奖励资金。达标差的则究其责任给予经济处罚。乡镇一级,也拿出相应的资金进行奖励。这种激励机制,调动和激发起各界关心支持农业与农民的积极性,理顺了北流的农业关系。
北流大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带来农民生活的新变化也是令人欣喜的。新近5年,这里已有10万农户65万人搬进楼房式的新居;农民摩托,已有2万多辆;农民私人轿车,已达100多部;程控电话,卡拉OK,音乐茶座,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