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闪光的足迹——记杨正奇对氨基酸提取方法的探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06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闪光的足迹
——记杨正奇对氨基酸提取方法的探索
本报记者贾西平
1978年,年仅14岁的杨正奇从云南山区考进令人羡慕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的专业是生物化学,毕业后搞了一段时间热带作物研究后,便潜心钻研氨基酸。
人们知道,氨基酸可以组成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人工提取氨基酸实际上就是在为人类提取一种极高营养价值的药品,对于人类的健康意义重大。
1986年,刚出校门不久的杨正奇带着一帮伙伴从云南来到海南岛,进行热带作物考察。他们的足迹踏遍五指山上七指岭、吊罗山一带,沿途名贵药材漫山遍野;山泉喷涌,根筛石滤,多种矿物质饱含其中;植物种类繁多,微生物繁殖迅速。这真是一个大自然的宝库!他越走越兴奋,越走越不想“走”了——他要把自己的知识和青春献给祖国的这一宝岛。
“留在这里?”同伴们都发愣了。在这老少边穷、交通不便的山区,不用说搞研究,就连生活下去都困难。
志不同,则道不合。30个同伴回云南去了,留下他一个人和80多元钱。当地一些群众根本不理解他在做什么。有人说:“什么氨基酸,醋才酸呢!”。望着空荡荡的破屋下那用牛粪、稻草、甘蔗渣养殖蚯蚓的烂摊子,年仅20岁的杨正奇落泪了。
他幼年丧父,患精神分裂症的母亲无法给他应得的母爱。在同龄孩子正蹦蹦跳跳玩耍的时候,他已不得不过早地挑起了家务的重担。1978年当他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时,有人夸他是“神童”,他不以为然地说:“敢从逆境中奋起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需要他再次奋起的时候到了。他擦干眼泪,跑到一个土建工程队,承包了该队所用的河沙材料。他和工人们一道,头顶烈日,下河一担一担地挑沙赚钱。在住地附近培育槟榔苗、椰子苗、咖啡苗卖给农民换回一些钱。白天打工,晚上研究。他系统地研究了国内外有关氨基酸研究、提取及生产的资料,用有限的资金购置了一些基本的研究设备。不久,用水解法提取氨基酸成功了,用酸解法提取氨基酸也成功了。这两种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方法在他这个简陋的实验室里都成功了,但他却连一点高兴的样子也没有。他的目标是要用海南岛得天独厚的动植物资源,创造出中国特有的氨基酸提取方法。
要超越前人,就不能走前人已走过的路。他重新设计了一套新方法,计划用一年左右时间攻克。这期间他经过数百次试验,在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无数次反复中,终于独创了一种“温控提取法”,并申报了3项专利。经国家权威部门检测,用这种方法提取的氨基酸溶液中,活性氨基酸种类达18种之多,大大高于国际上的八九种,而且成本只有后者的1/3。这项技术不仅可开发出各种氨基酸营养药品,而且可添加到食品中去,改善人们的营养结构。目前这项技术已引起海南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用这一技术首次开发成功的金岳玉液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营养型白酒。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杨正奇成功了。他的成功来自不畏艰苦、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在他走过的科研道路上,留下了一串青年知识分子的闪光足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