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以行笔写金文融篆意入行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06
第12版(副刊)
专栏:

  以行笔写金文融篆意入行书
倪志云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山东大学教授蒋维崧先生的金文书法笔画劲健,字形俊秀,在当今书坛独树一帜,被书界同志公认为一代大家。
蒋维崧先生于三十年代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大学期间,不仅打下了广博的学识基础,而且专从著名词人、学者、篆刻家乔大壮先生学习篆刻艺术。乔先生于篆刻推重清末黄士陵采用金文入印、印文干净爽利的特色,这一观念不仅深深影响了蒋维崧先生篆刻艺术的美学趣向,也深深影响了蒋先生金文书法艺术的个性追求。蒋先生认为,商周铜器铭文难免因土埋锈蚀而程度不同地在拓片上表现出斑斑驳驳的现象。而临写金文,却不宜故作颤动去追摹斑驳的痕迹,追求所谓“金石气”。西施捧心,不损其美;东施效颦,徒增可厌。透过铜器驳蚀的疤痕,可以想见其铭文写成与铸就之初,笔画必是饱满圆健、流转爽利的。所以,蒋先生无论是临写商周铜器铭文,还是以金文书写诗文作品,总是以干净利落而饱满有力的线条写出,字形结构严谨,绝不拖泥带水。
蒋维崧先生金文书法的又一个显著特色是写得严谨之中充满生气,这一特点,得之于对“行笔”法的运用。蒋先生早年师从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沈先生曾说:“前人往往说行笔,这个行字,用来形容得很妙。”蒋维崧先生则以行笔写金文,运笔有提按迟速,写出的笔画线条有粗细变化,显示出行笔的运动感与节奏感,故字形严谨而气韵生动,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蒋维崧先生行草书,运笔深得沈尹默先生笔法论的真谛,行笔提处不飘,按处不滞,线条生动厚重,遒劲俊美。而且由于长期的金文书法实践,既自然而然,亦出于有心追求,融篆意入行书,因而形成显然有别于沈尹默先生行草风貌的鲜明个性。沈尹默先生的行草书师法晋唐以至苏米墨迹,每于起笔收笔处显露锋芒,故笔势飞动于点画之外,其风姿似春兰幽花;蒋维崧先生行草书初师沈尹老,更融化自己独到的金文篆法和意趣于其中,其起笔以藏锋为常,不作虚尖,行笔圆健,转折有力,收笔处留锋蓄势,很少用露锋送出法,故笔力饱含于点画之中,其风貌如秋竿劲节。蒋维崧先生平生崇敬沈尹老的书法造诣,坚持沈尹老的书法美学观念,但师承而不蹈袭,在自己勤奋的艺术实践基础上,追寻独具风采的艺术个性,故能别开生面,自树一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