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发展中的平顺文化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8-10
第2版()
专栏:

发展中的平顺文化社
平顺文化很落后,特别是六七区辽阔的山地,有的地方从来未成立过学校,见了个识字人觉着十分宝贵。文县课本也很缺乏,买点纸墨笔要跑很远。几年来群众经过翻身和大生产,生活改善,迫切的要求文化,教育科适应群众需要,首先解决文化食粮的供应,决定成立文化社。配备有经验的教员常振基等担任这一工作,首先发动教员入股,公家又帮助,共积十五万元。于去年二月间正式开始,他们亲自动手修房子,亲往回担新书,岳苏民每天跑一百八十里路,不觉疲劳,杨日明到处找木刻工人翻印小学及冬学课本,在一年半的奋斗下,除发行全县三万二千余本外,又卖到壶关新华书店一万二千余本,又翻印冬学课本五千余本。此外还不断的担担下乡给教员学生很多便利。如七区达驮村,有五十七个自然村,周围四十里路没一个识字人,现在男女小学生和青年都买上了课本学识字,有的已会开路条,写简单信。文化社使各地买新书文具又便利价格又低,因此发展很快。社员已由一百五十名增到六百三十名,股金由十五万元增到二百零三万元,干部及杂务人员由四人增加到十二人,又创办了石印及油印机。文化社在平顺文化事业的开展上,起到相当的作用。(龙之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