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江主席来到巴顿研究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09
第6版(国际)
专栏:乌克兰通讯

  江主席来到巴顿研究所
本报记者张亮慈汝岭
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来到著名的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参观,受到主人的热情欢迎和殷勤接待。
76岁的乌克兰科学院院长兼焊接研究所所长鲍·叶·巴顿早早来到大门口迎候中国贵宾。9时许,江主席一行抵达后,巴顿院长握着江主席的手说,非常欢迎江主席莅临焊接研究所。
研究所接待大厅里洒满金秋的阳光,在鲜花的衬托下,长桌上的中乌两国国旗显得格外夺目。热情的主人向江主席简要介绍了该所的情况。巴顿焊接研究所是一个焊接及其相关工艺方面著名的科研和工程技术综合体。全所3000多名工作人员,其中有7位乌克兰科学院院士和5名通讯院士、61位博士和430多名副博士,科研力量非常雄厚。该所在电弧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大功率强焦电子束、能量转换、金属和非金属熔化和结晶等领域获得了突出成就,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航天和水下自动焊接等工业领域。江主席在仔细听取了介绍后对巴顿院长说:“久闻你的大名,用中国的一句成语说,就是‘如雷灌耳’。”
随后,江主席一行来到一楼科技成果展览厅参观。宽敞的大厅里陈列着各种实物、样品和有关资料,各项成果的发明人亲自站在展台前向江主席一行作介绍和演示。江主席对这些项目的新技术成果非常感兴趣,并不时询问一些问题。在管内焊接展台前,江主席的提问使在场的专家们深感客人对现代科技成果有深入的了解。巴顿院长激动地说:“您的问题涉及了本所研究的一项管内焊接新工艺,这就是爆炸焊接。目前已采用这种工艺进行了100多次焊接,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电脑模拟焊接展台前,主人演示了电脑控制焊接过程的新技术,只听“嘭”的一声,焊接过程即刻自动完成。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不用实物操作便能对焊接人员进行培训。
由于参观项目专业技术性很强,临时担任这次翻译工作的是在该所研修的哈尔滨焊接研究所科研人员单际国。小伙子29岁,文质彬彬,正好毕业于江主席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是该所唯一一名中国研修生。他的导师霍鲁诺夫教授对本报记者说,作为中国研修生的导师,他对中国国家主席到该所参观,感到莫大荣幸,这也是巴顿焊接所的最高荣誉。
江主席在谈到这次参观的印象时说,巴顿研究所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想多看一看,如果不是日程紧张,真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
(本报基辅9月8日电)(附图片)
9月6日,江泽民主席在基辅参观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新华社记者李生南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