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一篇民族团结的故事,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他,抒写了自己的——真情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09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一篇民族团结的故事,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他,抒写了自己的——
真情人生
丁建刚
就像一棵大树与脚下的土地紧密相连,郭志忠在塔什库勒克村的33年里,以真情缀满人生、以心血回报着各族乡亲的哺育之恩。
三位母亲的“孝子”
郭志忠原籍甘肃酒泉,但他却有三位生于伊犁长于伊犁的维吾尔族母亲。
1961年冬季,饥寒交迫的郭志忠来到伊宁市塔什库勒克乡落户,当时的大队妇女主任吾西汗大娘心疼地领回了这位孤零零的汉族小伙,腾出自家正房给他住,自己却和老伴孩子们挤到矮小的厢房里。得知郭志忠几天没吃过饱饭,家境并不宽裕的大娘破例为他煎了油饼。谁知一个月不到,郭志忠竟染上了伤寒,正值困难时期,家穷队穷,住不起医院,吾西汗大娘就请来土医生,四处寻找草药为他治疗,日夜侍候在他身边。病体康复后,看到一个多月来为他操劳消瘦的吾西汗大娘,郭志忠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阿帕,你是我的亲妈妈!”1962年郭志忠要成家,吾西汗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收拾出一间小土房替他张罗着办理了婚事。渐渐地,维吾尔大娘的爱心在郭志忠的心里扎下了深根。
家境稍有起色后,1968年郭志忠认下了第二位维吾尔母亲甫秋汗老人。无儿无女、食宿无定的老人被接进郭志忠家,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他特意为老人收拾出一间小屋。郭志忠的爱人王兰花把甫秋汗大娘当做自己的母亲,侍奉得细致入微,替老人洗漱缝补、拾掇屋子,有了好吃的,总要送给老人先尝。“我有一个汉族好儿子!”这句话甫秋汗大娘挂在嘴边整整12年,直到1980年老人合上了双眼。
甫秋汗大娘去世后,郭志忠重新翻修了老人生前住过的小屋,又将外村体弱多病的阿巴汗大娘接回来,用儿女的深情和体贴陪伴着老人走完了余生。
唯一健在的吾西汗大娘今年已84岁,但她和郭志忠的母子情却与日俱增。见吾西汗大娘的三个儿子照料多病的老人有困难,郭志忠毅然承担起老人的医药费、住院费和营养费。
维族小伙的“严父”
80年代初,卓热木大婶的日子可不好过,家里困难,儿子居马洪又不争气,小偷小摸几次被公安机关拘留,卓热木大婶为此伤透了心。郭志忠听说后主动找卓热木大婶商量:“让居马洪到我的面粉加工厂去干活吧,给家里解决点困难,免得他游手好闲。”卓热木大婶感动地对儿子千叮咛万嘱咐,要儿子从此学好,跟着郭叔叔好好干。没想到居马洪恶习不改,到厂里才几天,又偷起厂里的面粉。郭志忠知道后,没有声张,找来居马洪语重心长地说:“居马洪啊,是不是家里的面粉不够吃?如果不够吃,你吭一声我给你送去!”居马洪羞愧得一言不发。以后每月郭志忠按时都把面粉送到家,居马洪见郭志忠诚心诚意待他,痛改前非,再没有出现小偷小摸的不光彩行为。为改变居马洪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每月工资郭志忠除给他少量钱零花和补贴家用外,其余都替他存入银行,一月让他过目一次。卓热木大婶没想到郭志忠在操心居马洪的同时,还没忘帮她几把。家里烧的、床上盖的、身上穿的,郭志忠没少补贴。1989年居马洪家的房子坏了,郭志忠从家里拿出千把块钱帮着盖了两间新房,见房里空荡荡的,又出资买了5条地毯和一台高档收录机。日久生情,居马洪打心底感激郭志忠,“爸爸”的称呼发自肺腑地脱口而出,两人的心由此贴得更紧。近两年来,郭志忠又为居马洪的婚事操上了心,替他的维吾尔儿子物色了对象,操办起结婚家当。其实,摊上“好事”的何止居马洪。3个偷过自行车的维吾尔“巴郎”,在老郭的引导下,也把他当作了自己的亲人,做起生意,堂堂正正地走到了人前。锡伯族聋哑青年何平提起郭志忠,总是挑起大拇指,无言地表达自己的感激。
八方乡亲的贴心人
塔什库勒克乡位于伊宁市近郊,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各族农民致富“露脸”者不断增多。说起这些能人,乡亲们最佩服的还是郭志忠。
郭志忠是个早行者。1981年他就筹资数千元办起了一个三台机组的钢磨小作坊,成了方圆几公里第一个面粉加工专业户,免除了乡亲们跑远路用水磨加工粮食的苦处。1984年郭志忠贷款两万元、自筹8000元建起了由14台机组组成的从清洗、烘干到剥皮、磨面全自动化日产15吨的小型面粉加工厂。十多年来,郭志忠家门前的小路上,来来往往的运粮车辆难以计数,他的加工厂成为各村村民的成品粮供应站,村民们把原粮一次交给郭志忠,领回一个取粮本,啥时候需要啥时候来取,大大便利了村民生活。累计4000多吨粮食堆积出的情意,八方乡亲心里可记得牢牢的,托乎提、吾西拉洪、热依提等五保户困难户记得,郭志忠不光不收他们的加工费,还常常送粮接济。
为帮助乡亲们走上致富路,郭志忠夫妻费了不少心思。每到种菜季节,两口子就在田间地头为大伙做示范,将自己的种菜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众人。在他们手把手的扶持下,玉山、买苏合木、木沙江等一批维吾尔种菜能手悄然出现。
尽管没有孩子在村里的民族小学上学,郭志忠仍成为一名出色的“编外家长”,时时关注着学校,数年来,并非富佬的郭志忠捐资助学额竟高达5万多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西陲边关,郭志忠为他的各族乡亲们抒写了自己的真情人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