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烟农为何不愿种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10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烟农为何不愿种烟?
黑龙江省“烤烟大王”张瑞廷不种烟的消息传开后,绥化市兴福乡新城村的种烟户着了慌。
“大王”都不干了,咱小卒还瞎整啥?”种烟小户先是乱了方寸,继而也都决心不种烟了。张瑞廷早已成为种烟户心中的榜样,可烟叶收购站没有料到张瑞廷不种烟会产生这么大的冲击波。“鸡”没了,“蛋”不也就没了么?站领导只好又笑眯眯地劝说张瑞廷继续种烟。烟叶经销公司的领导也亲自上门了,而且是三顾茅庐。张瑞廷本来就感激公司的扶持之情,这回又碍着面子,答应仍旧带头种烟。可还是有13家老种烟户说什么也不干了。今年,全村烤烟面积由上年700多亩下降到600多亩。村党支部书记高延波说:“要不是张瑞廷带头和乡里村里做工作,全村怕就没几家种烟!”
那么,种烟户为啥不愿再种烟了呢?
烟被压级扣秤。近3年来,烟农们卖上等烟的比重逐年减少:1991年占30%,1992年占20%,1993年只有5%。张瑞廷卖上等烟的比例也连年下降,不是烟的质量不够等级,而是有的验质员故意压级。烟农说:“烟不像粮食,差一个等级才几分钱,烟差一个等级就是好几角钱,多的要差一块多钱。人家一句话,你就白干一年!”
烟价低,补助不兑现。去年一般烟叶都降价,只有上等烟涨了一点,但一般卖不上,卖上的也只能挂个边,实际上是烟叶降价。有家卷烟厂1992年与乡政府订了合同,说秋后卖1公斤烟给补助0.23元。谁知两年过去了,农民一分钱也没见到。
农资投入大。新城村近年烟叶的赤星病、野火病发病率明显增长,病虫害面积逐年扩大。农药药效差,只好加大使用量。农药价格一股劲地涨,投入成本成倍增加。1990年前后,1亩地10元药钱就够了,以后年年增,去年增加到32元。
种烟不挣钱。去年全村34户种烟,赔钱户占1/3,户均赔2000多元,最多的赔进4000多元。挣钱户也只是挣个工钱,很低。农民早算清一笔帐,1亩烟的投入量是大豆、玉米的五六倍,而产出只是它们的一两倍。所以,农民种烟不如种粮食和其他作物划算。兴福大豆全国闻名,亩产200多公斤,产值400多元。而张瑞廷这个全省“烤烟大王”,去年烤烟每亩收入才120元。
为了鼓励农民种烟,今年乡村规定种烟户卖1公斤烟,乡里给补助2角多钱,种1亩烟,乡村给补助5元钱,烟地由村上拨给机动地,每垧租金由上年的700元减少到400元……但是,即使是这样破格的优惠措施,农民还是不愿意种。
“不能光当‘大王’,还是要讲点实际。”这位省政府5年前命名的“烤烟大王”这样说。
          黑龙江绥化市程永江潘璇田志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