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狼窝”——刺杀希特勒的地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10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狼窝”——刺杀希特勒的地方
朱富贤自华沙北上200多公里,便到了波兰北部的奥尔什丁省。在今年旅游季节,位于这个省北部距俄罗斯边境20多公里、人口仅3万余人的肯琴市比往年更为热闹。50年前,该市近郊的盖尔沃什村,发生了一起谋刺希特勒事件。不过由于阴错阳差,希特勒幸免一死,而这个事件的参与者却悲惨遇难。今年7月19日,德国联邦议院议长丽塔·聚斯穆特女士和波兰议长奥莱克西曾专程来此凭吊反法西斯的抵抗运动战士。
波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丧失了603万人,平均每千人牺牲220人,是欧洲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在德国占领期间,肯琴市称为东普鲁士地区的拉斯腾堡,东边靠近原苏联边境,离西北方向出海口约100来公里。这里公路、铁路交叉,交通四通八达。东面的许多湖泊呈弓形排开,西边是一片沼泽地,周围被古老的森林包围着,是理想的战略要地。1940年秋天,希特勒侍从武官、第三帝国军火工业部部长弗里茨·托特(FritzTodt)来到这里时,马上看中了这块地方,当即向“元首”建议把总部设在此地。“元首”点头后,希特勒大本营工程也就在这年秋天上马。由于大本营结构复杂,地堡密布,又置于遮天蔽日的密林之中,因而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狼窝”。
建造“狼窝”整整花费了4年时间。为了保密,来这里工作的人都从德国精心挑选,而且经常变换。采用的建筑材料在当时都是最高级的:高标号的特种水泥,玄武石碎石细粒,特种钢的钢筋等。主要工事和建筑墙壁的厚度在5—8米之间,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钢铁水泥堡垒群。此外,在“狼窝”的前沿还设置了宽为50—100米的地雷区,周围戒备森严,布满铁丝网。要想进入“狼窝”,确比“上天还难”。
“狼窝”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地区。生活和工作全都有严密的“制度”。除了极个别文职人员从当地聘用外,其余都是德国人。大本营有2000多名工作人员,厨师、鞋匠、裁缝、理发员、服务员、水电暖气工等共300余人,他们和外界基本不相来往,互相处于隔绝状态。1944年发生在这里的谋刺希特勒事件,当时周围居民全然不知。直到1945年1月25日德军撤出“狼窝”,把它的大部分主要工事都炸了,当地老百姓才知道希特勒在那里度过了900多天。德军撤出3天后,苏联军队开进“狼窝”,那时50%的工事建筑已成废墟,大本营空空如也,遍地狼藉,许多地堡已被炸得东倒西歪,但大本营主体结构的巨大的钢筋水泥板块和板条依然如故。“狼窝”的主体结构基本上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供国内外游人参观。
说实话,要不是导游讲解,很难想象这阴森、黑咕隆咚的地下建筑曾是希特勒的大本营。阴暗、潮湿的长条形会议厅,使人回想起当时发生的情况:1944年7月20日,德军上校克劳斯·施陶芬贝格和他的战友们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准备趁希特勒开会之际,用两颗炸弹和装满炸药的行李箱来行刺希特勒。可是希特勒突然决定开会的时间提前2小时。于是施陶芬贝格匆匆把装满炸药的行李箱放在靠近希特勒座位的一张桌子底下。由于慌忙,他当时根本没有注意到行李箱与希特勒座位之间还隔着一块巨大的橡木板。这块板帮希特勒“拣”了一条命。炸药爆炸后,他只受了轻伤,而施陶芬贝格和他的战友们后来被处决。
施陶芬贝格上校曾在波兰和法国战场上作战。在北非战役中,他丧失了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尔后被调回柏林,主管军队后勤工作,这使他有机会能直接接触希特勒本人。在同希特勒的接触过程中,他逐渐得出结论,希特勒是“万恶之首”,于是下决心要把他干掉,可惜谋划未成。
1992年,德国驻波兰大使在施陶芬贝格的3个儿子陪同下,在“狼窝”举行了纪念碑揭幕仪式。纪念碑由青铜制作,形如一本打开的书,重400公斤,上面镌刻着组织刺杀希特勒人的名字和悼词。
如今,这里已成为波兰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人们到此重温历史,悼念反法西斯战士,并从心底里发出同一声音:要和平,不要战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