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为解除棉铃虫危害打下坚实基础我首次人工合成抗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高抗虫植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1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解除棉铃虫危害打下坚实基础
我首次人工合成抗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高抗虫植株
本报北京9月9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困扰我国棉花生产的棉铃虫危害有望从根本上解除。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郭三堆研究员主持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经过近8年努力,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在国内首次人工合成抗虫基因并成功导入棉花,为解决棉铃虫问题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据中国农科院院长王连铮研究员介绍,自1991年以来,我国北方棉区因棉铃虫猖獗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仅1992年的损失就达100亿元。为此,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被列入国家“863”计划,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微生物所、中科院遗传所、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承担了“抗虫转基因农作物培育——抗虫棉花基因工程研究”项目。中国农科院郭三堆研究员率领的课题组采用双链合成技术路线,分段合成基因片段,再将基因片段按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人工合成了经改造的苏芸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经在大肠杆菌和烟草中表达后,进行杀虫试验,证明人工合成的杀虫基因有很好的抗虫性。之后,山西省农科院棉花所陈志贤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将人工合成的杀虫基因转入晋棉7号、冀合321等7个棉花栽培品种中,共得到再生组培试管苗近1000株,部分棉花已开花结铃。经取样10多株测定,大部分抗虫效果较好。与此同时,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黄骏麒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也将人工合成的抗虫基因导入泗棉3号和中棉12号,从中已选到几株高抗虫能力的植株。
据透露,中国农业科学院已收获一批抗虫转基因棉花种子,预计经过今年冬天快速繁育,明年可进入小面积田间区域试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