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美的毁灭的思考——多场次悲剧《阮玲玉》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3
第8版(副刊)
专栏:

  美的毁灭的思考
——多场次悲剧《阮玲玉》观后
顾骧
北京“人艺”舞台上的《阮玲玉》,是剧作家锦云与导演林兆华(还有任鸣),继《狗儿爷涅槃》之后,又一成功的艺术创造。锦云以他多年的农村生活积累,雕凿了狗儿爷这一尊农民塑像。岁月匆匆,如今,他又以10年戏剧生涯的人生体味,凝结成阮玲玉这位艺术家的形象,呈现于世人面前。一个农民,一个知识分子,两个艺术典型。与《狗》剧一脉相承,《阮》剧侧重内在的戏剧性,突出内在的、心灵的、抒情诗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利用时空,运用各种手段,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心理剧的风格。
一代名优,香消玉殒已整整半个世纪。如今捡拾这个题材,是为了怀阮悼玉?是为了向青年观众讲述一个悲剧故事?是着眼于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四角恋情?是为了探讨悲剧的成因?
阮玲玉早已成为多种艺术样式的表现对象。就在阮玲玉自杀的当时,一出《阮玲玉香消记》的新剧,就被具有生意经的人赶排出来了。阮玲玉已被写滥了。但是,北京人艺的《阮玲玉》自有其不同以往、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阮玲玉是人们“熟悉”的,人艺舞台上的阮玲玉是“陌生”的。
《阮玲玉》多少带有象征意味。阮玲玉短暂的一生,象征美的追求,美的挣扎,美的摧残,美的毁灭。《阮玲玉》不过多地从社会学方面去说明什么,回答什么;尽量减少、简略对事件的铺叙,力图通过阮玲玉悲剧的一生,透过生活层面,给观众悟出一些人生况味来。用一种富有张力的艺术概括,以美的毁灭的悲剧力量,给观众带来精神震撼,从痛苦情感中,领受审美的愉悦。
阮玲玉——天才的表演艺术家,著名电影明星,年轻美丽、聪明善良,被侮辱、被损害的弱女子,被黑暗势力吞噬了,为狺狺人言所杀。“人言”是一种无形的支配力量。人类一切本能的欲望、情绪的活动,无不受各种“人言”的制约。在《诗经》的情诗《将仲子》中,就已体察到人生受到“人言”的力量威逼而不能自主的烦恼。“人言”为几千年积淀的封建意识与一种邪恶势力所左右,便会形成一股强大而可怕的无形力量,一张网,足以“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足以造成阮氏悲剧。
阮玲玉的扮演者徐帆表演十分出色,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与说服力。她有一种内在的忧郁美的气质,与角色完全融合。她表演纯真、细腻,激情控制自如;朴素、自然,而无雕凿痕迹。从少女的天才,到饱尝人生辛酸,毁弃生命以明清白,性格发展有层次。徐帆给人活脱脱一个阮玲玉再世的幻觉。一个美的化身。北京“人艺”又一位青年演员,在“人艺”的浓郁文化环境里熏陶成长起来了,这是令人高兴的事。
《阮玲玉》艺术手法的一些新的探索,给人以顺畅、圆熟的感觉,而无故意卖弄、生搬硬套之嫌。类似电影镜头的多场次蒙太奇组合,叙事简洁、利落。穆大师与红孩儿的串场,将历史与现实,戏剧与观众联结起来,启人思考。显然有鉴布氏戏剧观。可是,它未与这出戏的整体风格内在戏剧性相悖,而是相协调。
“人艺”风格向以“北京味”著称。阮的故事发生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而非北京的四合院,那么,《阮玲玉》是否远离了北京“人艺”的艺术风格了?我们看了戏还得承认,这是北京“人艺”的戏,与“人艺”的艺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因为《阮玲玉》的艺术处理,把握了“人艺”演剧学派的审美精髓,重味,重含蓄,重写意,重意境。(附图片)
《阮玲玉》剧照:图为徐帆饰阮玲玉
苏德新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