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歌剧《张骞》创作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3
第8版(副刊)
专栏:

  歌剧《张骞》创作谈
韩望愈
歌剧《张骞》推出一年来,相继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国戏剧节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戏剧奖,受到全国各地的瞩目。
尺寸舞台同大千世界紧密相连。把历史人物张骞作为歌剧创作题材,需要反复认真考虑的是这个题材中所蕴含的民族的历史精髓,以及现实生活中可供开掘光大的精神元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再来看张骞,可以说历史同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在交汇中闪烁出新的光芒,而这光芒像灯火一般照亮了历史前进的路,也照亮了歌剧《张骞》的创作的里程,成为这次创作的契机和原动力。
《张》剧坚决摈弃了那种以张骞深入荒蛮巧遇美貌公主一见钟情的英雄美人式的旧套路,立足张骞通西域、传播友谊和文明、沟通东西方经济贸易交往这一基本历史事实,截取他生命中最为辉煌也最为艰难困苦的13年加以铺陈叙写。突出描写了他所具有的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报国精神,满怀抱负要为国家民族开拓新的领域、新的视野、新的事业和世界的几乎是燃烧的热情和美好的希望。描写了他的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外交家的潇洒灵活和爱家乡、爱父母妻儿、同伴朋友以至爱大自然的人性的亲情和灵性。
为了写好张骞,编导者设计了阏云、猛儿和甘父等人物。阏云的美丽、豪爽、天真、大胆,在她对张骞爱情的忠贞和热烈追求中升华到了一个高度,有力地映照出张骞的英雄情怀和胸襟。张骞和阏云的结合和携手并进为歌剧开阔了很大的思想艺术空间。
艺术作品总是以艺术来感染人的,《张》剧在舞台艺术上做了艰苦的探索。在剧本反复修改基本完善的基础上,按照歌剧艺术的特点和需要,艺术家们进行了几乎是全面的创新尝试与改革。作曲家与剧作家结伴到河西走廊和新疆深入生活,采风、搜集素材,以陕西的音乐为基本素材,大量吸收甘肃、新疆一带的民间音乐、民歌,确立了恢宏、舒朗、热烈豪放、情意兼重的民族化的音乐构想;并在注意吸收中国歌剧成功经验的同时,尽量注意吸收借鉴西洋歌剧的优点,情景交融地去表现人物,描绘那特定的具有异国风情和地域生活特色的历史。导演在精心物色挑选演员、设计角色性格的同时,率剧组全体人员深入沙漠和河西走廊体验生活,在吸取近年话剧、戏曲舞台新鲜经验的同时,以歌剧舞台为主体,大胆地进行二度创造,探索中国歌剧舞台艺术的新格局、新道路。艺术家张开想象的翅膀,或悲壮,或凄婉,或欢畅,或惊险,或辉煌,有史的规模,诗的情采。特别是那独有的,成为活的历史罗盘和车轮的“大转台”,转出了时代精神,历史风情,人物性格,民族气节,把人的创造力与历史的前进力巧妙结合,成为90年代中国歌剧舞台上一个杰出的创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