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内抓管理保质量外引资金上规模解州铝厂靠自己扭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12
第3版(经济)
专栏:

  内抓管理保质量外引资金上规模
解州铝厂靠自己扭亏
本报讯山西省运城地区解州铝厂面对企业严重亏损局面,振奋精神,不等不靠,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和管理两大“瓶颈”问题,内外结合,力挽惨局。如今,企业不但实现了满负荷生产,而且产品畅销市场,供不应求。由原来年亏损1000多万元到现在年盈利2000多万元,跃入全国地方铝工业企业前茅,被山西省政府命名为“最佳企业”。
1991年该厂只有5000吨铝锭的年产能力,只占设计规模的1/6,处于“大马拉小车”式运行。加之内部管理不善,企业亏损超千万元,几近“山穷水尽”。当年6月,地委、行署调整了该厂领导班子。新班子组成后,很快制定了扭亏增盈的方案,内抓管理保质量,外引资金上规模。
解州铝厂强化质量和目标成本管理,对车间实行承包责任制。厂长许复活把电解车间作为自己的联系点,每天早上到该车间现场解难,并帮助车间制定了杜绝病槽的技术方案,严把原料进入关、产品出槽关,使电解铝质量指标达国家标准,市场看好,还用于“长二捆”火箭。电解车间大搞技术革新,降低生产成本,使吨铝电耗由21000千瓦/时下降到17800千瓦/时,一年节约电费500万元。动力车间对煤炭实行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必罚,年节煤1100吨;销售科实行费用包干后,吨铝销售费用由90元降低到45元,一年节约45万元;厂汽车队承包前月耗油22吨,承包后月只需11吨,同样的工作量,节油1/2。
为引资扩大规模,党委书记麻石娃带领有关人员四处奔波,通过采取补偿贸易等多种形式,先后引回资金1.5亿元,总投资2亿多元,分5次安装启动196台电解槽,生产规模由5000吨逐步扩大到3万吨,终于在今年7月底实现了满负荷运行。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企业盈利也大幅度增加。
      (毛志远刘杰杜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