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介绍两个村防治粘虫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01
第2版()
专栏:

介绍两个村防治粘虫的经验
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局办公室
目前东北各地大部粘虫已经化蛹,南部地区有的已由蛹变蛾,开始产卵孵化第二代幼虫。因此,各地必须接受第一代幼虫为害的教训,及时加强预测预报工作,积极进行灭蛹、捕蛾、采卵工作,以贯彻“治早、治少、治了”的防虫方针。兹介绍辽东省东丰县文福村,松江省桦川县黑通村在防治第一代粘虫工作中创造的经验,供各地防治第二代粘虫参考。
辽东省东丰县文福村的群众,在五月下旬,根据县农场的预测预报,知道粘虫成虫已经发生,并且密度很大,有蔓延的可能。该村群众在县长、区长的亲自组织推动下,及时展开了防虫工作。该村干部首先利用玻璃器皿装入孵化幼虫,使群众亲眼看见害虫的样子,打消了某些群众的迷信、保守思想,增加了防虫信心。干部们实行了包干专责制,组织群众建立联防网,普遍下地检查,这样就掀起了群众性的防虫灭虫运动。他们利用粘虫喜在晚间活动的特点,每天晚上组织许多大人、妇女、儿童和学生,提着灯笼在开花的葱地里抓蛾子。有的老头、老太太走路困难,不能到地里捕蛾,每晚在自家房垣上插上五、六捆玉米或秫秸堆,诱使粘虫蛾钻入,到第二天早晨把蛾子抖落下来,用脚踩死。这个村的群众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捕蛾采卵工作,在地里共插了大大小小二万八千多个谷草把子,每个谷草把子每晚平均能捕六、七个蛾子和许多虫卵。
(注:利用谷草把子捕蛾、采卵,要注意每隔三、五天就另换新的。)由于采用了这样积极的办法,这个村及时地防止了粘虫的发生和蔓延,保证了庄稼未受损害。
松江省桦川县黑通村到六月中旬发现了大量的四、五龄的粘虫。当时这个村的群众正忙着铲?,劳力不足。但粘虫发展很迅速,眼看有蔓延成灾的危险。七月初,县、区干部及省农校学生四十多人来村帮助治虫,迅速建立了防虫组织,动员了五百一十名男女老少下地突击捕虫,仅经三天,便抓净了三百余垧地中的虫子,制止了虫势的蔓延,大大减轻了虫害的损失。
这两个村治虫的主要经验是:
一、事先做好对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具体组织群众建立防虫组织,下地检查,发现害虫及早捕灭。
二、干部实行分片包干专责制,具体领导防虫工作,并和群众商量,想出各种防虫灭虫的有效办法。
三、加强宣传鼓动工作,用生动实例教育群众,打破某些群众的保守迷信思想,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鼓舞群众的防虫情绪,以使防虫工作成为群众的自觉自愿的行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