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水商”周大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3
第2版(经济)
专栏:

  “水商”周大权
本报记者鲍洪俊
“水商”姓周名大权,现任海南蜀蓉城镇供水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成都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在海南文昌县,来自天府之国的他,将一个追求多年的梦变成现实。
他的梦说来很简单:让市场配置宝贵的水资源。
这个梦由来已久。他在国家二级企业成都自来水公司工作多年,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水资源的产销弊端体会很深。我国人均水资源紧张,沿海和西部一些地区严重缺水,已经危及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他认定了一条:把水资源推向市场,是我国供水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自己则渴望当一名走向市场的“水商”。
他的胆识得到公司领导的赞赏。4年前,公司决定,派他到海南开创新的事业。
高利润的房地产、商贸、旅游业高潮起伏,将他的朋友纷纷卷跑,他却始终不渝地在水上做文章。
“我选中文昌县清澜开发区,首先因为它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作为全省规划的5大经济区之一,凭借东郊椰林的独特风景资源,和清澜港的交通优势,投资者迟早会纷至沓来;还因为这里常年缺水,渔民们的饮用水,市场上卖到每吨三四元钱,这里具有把水引向市场的客观环境。”
经过周密的考察论证,他叩响了文昌县领导的大门。他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一拍即合。于是,他成了清澜开发区内第一个投资者,同时也成为海南岛内外客商中第一个投资供水事业的企业家。
“水”梦成真并非易事。怎样才能缩短建设时间,减少投资风险?经过精心运筹,他组织了5名管理干部,10多名施工人员的精干队伍,不分工种,一职多岗,全天候拚搏在建设工地。他大胆创新,采取取水厂、净水厂、管道工程同时并进的全面施工办法,保证了工程进度。他作为“总指挥”,实行现场管理、监督,确保了工程质量。令人惊叹,一个投资1300多万元、日供水5000吨的水厂,从奠基到通水,只用了16个月时间。
1993年5月28日,是清澜水厂竣工通水的日子。本来举行个小型仪式,实际参加者却超过700人。许多人是满怀着敬佩之心赶来的!面对出乎意外的隆重热烈场面,他和公司职工都禁不住涌出喜悦自豪的热泪。
周大权更未想到的是,他的奠基性工作产生空前的牵引效应。清澜开发区负责人林尤刚说:“以前,来这里考察的人很多,但没有签订一个项目。水厂动工后,投资者一见有水,加上我们抓紧了区内其它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一个个都真心留下了。短短两年间,开发区已批准外引内联项目389个,其中52个已经上马。”
如今,周大权终于如愿以偿。他的水厂运营半年多,实现了自负盈亏,略有赢利。他说:“倘若算上间接效益,水厂的投资已经收回来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