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二十一世纪和东方哲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19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

  二十一世纪和东方哲学
韩国高丽大学金忠烈
现在许多人都在讲“21世纪为亚洲、太平洋的时代”。其实此言最初出于欧洲学者之口。1947年汤因比说:“21世纪为太平洋时代”;1970年罗素在临终前预言:“21世纪为中国的时代”;1972年罗马协会在《成长的极限》一书中,为医治西方文明弊病提出的方法,有许多与东方宇宙观相一致。东方哲学中的和谐均衡的“中道哲学”,足以弥补西方之短。“21世纪是东方时代的真义”,是以东方“全体大用,圆融和谐”的中道文化,包容人类各种文化之长,加以融会贯通,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不是以东方文化征服西方文化独霸21世纪,也不一定由东方人来驾驭。中国文化的特性是“以优美文化来忠己恕人”,扩大而为之“物我同胞”。箕子以“洪范九畴”传与武王,管仲讲“诸夏用夷礼则夷之、夷狄用诸夏之礼则诸夏之”,黄梨洲著《明夷待访录》以华夏文化教化清人。因此,最有希望的办法是让西方学者接受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设计21世纪文化。建议尽快编写如同“洪范九畴”、《明夷待访录》般的《东方文化精华》,供西方学者参考。
东方宇宙观,以现世的人生为中心关心“天人之际”,以“天道”、“人道”为基本范畴,东方宇宙观的基调是有限空间和无限时间,其局限性在于循环往复,原典是《易传》,东方人生观的要义为:1.人为天地之心,是经营天下的主体;2.人为创造人文世界的主脑,即兼三材道之;3.“达天德至圣”者方可创建文化,即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东方的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农耕生产的最基本单位是家庭。以家庭为单位成群的部落共同体,以血缘关系组成,不大计较彼此的利害,即如“耕者让畔,行者让路”,互相帮助。孔子曰:“孝悌也者,为仁(人)之本”。一般地说,“孝”是时间生命,以纵的交接,善以继述志事的德目;“悌”是空间生命,以横的交流,良以辅益信义的德目。此孝悌是农耕社会伦理的特征。这种伦理,讲求道德修养,敬远迷信宗教。在农耕社会,强调“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不违农时”、“无失其时”、“使民以时”,时间显得更为重要,提倡“安分知足”、“节用爱物”,以“安贫乐道”为大道理。
结论。一、东方哲学思想和文化类型中的理想。1.我们托生的这个世界,其结构空间有限,藏于其间的物质也有限。只是由于时间的变化,使万物中的诸个体全体大用生成无穷,造成万有生命活跃共流的生机广场。虽然空间有限,但时间无限,使宇宙形成完整体系。与此相辅相成,宇宙是普遍的生命。追求的理想宇宙是“所有可能存在中最美的存在”。2.人是宇宙生成变化过程中,最高层次的最大成就。人是“天地之心”、“万物之灵”。人的生成必经一个过程,因此要“下学上达”,“率性修道”,以达“天德至圣”。按儒家的说法,人须经教化成为仁人,方可立于天地之心,大可实现文化理想。3.人是宇宙大成的主体。经营宇宙的理想目标是建立道德王国。东方文化,以“天人和谐”为立道之基,以“衡情度理”为行道之要,以“天地万物,一体共流”为得道之意。4.东方的宇宙观重视充满生命的事实世界。理想的实现寄托于现实世界,不向任何超越的外在去谋求。因而乐天安命,守分知足,节用爱物。
二、东方文化克服现代文明危机的途径。1.检讨现代文明的“无限宇宙观”,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有限的”。2.不能全部抛弃科学文明,它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的宿愿,为解决贫寒、病苦、不便、无知,做出了贡献。我们不应固执东方农耕文化,应与西方科学文明结合,建立农主工从的“农工文化”。3.农耕文化重视自然界,遵循自然界的秩序,利用自然界。西方文明强调征服、改造自然。这样做,一时可享有更多物质,增加方便,但不久即将走向穷途末路。应把自然界当做生存根基,养成朴实的生活习惯,回复淳朴环境,维持安定生活。4.这决不是老子排斥文化的自然主义,而是儒家天人相参的中道主义。经济的发展应该是有曲折的循环体系,不应是直线型上升的历程。物质生活,必需“量入计出”以期支收相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