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夜色中的龙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19
第8版(副刊)
专栏:

  夜色中的龙华
柯原
我来到深圳市宝安区龙华镇的第二天,镇委书记廖锦洪说傍晚出去看看龙华景色吧。
车轻快地穿过镇内的人行天桥,从人民中路开出去,这儿是镇的中心区。两旁都是各种琉璃瓦、大理石、彩釉砖和马赛克装饰的六七层建筑,最高的是十层。霓虹灯闪烁,满天星灯饰铺出一片片明珠般的织锦,四车道的公路上不断驶过大客车、面包车、小轿车、货车和摩托车。公路上没有交通警,车辆都按照红绿信号灯的指示,自动停止或行进。
目前,全镇内的公路已达90多公里,根据规划,最窄的是30米,最宽的是兴修中的宽160米的梅龙公路。在98平方公里的龙华镇内,公路横直交织成网,不仅村村通了公路,而且村与村之间开设了公共汽车线路,那路边红、黄、绿三色塑料板建造的候车站衬着田野村舍,显得十分醒目。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儿还是一个只有几家小店铺,300米长的土路小圩镇呢!
出了繁华的镇区,就是人民南路,这儿有一片片新建的住宅楼宇,都是8—10层的建筑,在月色下泛着乳白色,如同一片皎洁的森林,这是新辟的商住区——丰顺花园。在公路上,廖书记指给我看一片灯光璀璨的厂区,那是中华自行车二厂等十几家自行车厂,年产各种类型的自行车500万辆,出口量居全国之冠。因此,龙华又被誉为“东方自行车城”。
龙华镇虽处于深圳市,但经济起步是比较晚的。因为这儿是山区,交通十分不便。他们深深感到,山区要致富,必须先修路,所谓“路通财通”。于是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设法集资修路。最先修筑人民路时,投资1350万元,不少人还想不通,觉得花这么多钱去修路,是否必要?然而,路修通后,他们紧接着抓紧镇区的规划和土地的四通一平,有计划地成片开发了大批土地,矗起了座座厂房。由于和深圳市的公路接通了,投资者纷至沓来,一间又一间工厂开工,一片又一片工业区得到开发,仅公路边的土地升值和开发,就收入数亿元,人们这才理解了修路的重要意义。
在公园路口,我们停车步入了龙华公园,这座公园可以说是龙华人民的骄傲。因为这座公园除了有假山小溪,长廊曲径外,还是东江人民抗日游击纵队的烈士纪念地。
龙华是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司令部驻扎过的地方,在这儿与日军、伪军及顽军进行过多次战斗,曾经重创过敌人,老区人民也为革命斗争作出了牺牲。当年香港沦陷时,党中央为了抢救在香港的著名文化界人士,组织了著名的“香港大营救”。当时茅盾、邹韬奋等等著名人士,被营救出来后都在龙华居住了一段时间,又被转送大后方的。他们在这里与东纵战士们同吃同住,并曾经著文写诗,盛赞人民子弟兵。
解放以后,东江纵队的老战士们,如曾生司令员,王作尧副司令,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杨康华、参谋长周伯明等,曾多次来龙华旧地重游。王作尧和杨康华都表示:百年后就回葬在他们战斗过的这片土地上。不久前他俩相继谢世,按照他们的遗愿,就埋葬在龙华公园内。他们的坟茔面对着当年的战场羊台山,显示了他们与老区息息相关的意愿。如今,青松翠竹,清风明月,伴随着他们安息;遍野鲜花,满城灯火,编织成他们的安魂曲……
我眼前一直闪动着那一片灿烂的灯光,那宽阔的延伸到月色深处的大道和洁白的楼群,这些交织成一幅美好的画幅,使我心中升起一种庄严感和神圣感。我觉得昨天和今天,正被一条亮闪闪的红线紧紧地连在一起。龙华这个山区和老区的起飞,给人一种启示,一种激励。我相信,众多的山区、老区,也都会利用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沿着当年烈士们为之流血奋斗的理想之路,不断发展,不断腾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