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0
第4版(要闻)
专栏:

  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本报记者章世鸿吕网大刘士安
上海市的形势到底如何?我们作为长期在上海从事采访工作的记者,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应该说形势比预想的还好。邓小平同志所确定的战略方针正在上海一步步变为现实。
今年上半年,上海各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良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达909.62亿元,同比增长13.6%;工业产销率达到9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33.5%;外贸出口增幅又创历史新纪录。
我们在采访中感到,上海市确实重视战略问题的研究,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时间。他们组织了几百位专家学者从事战略问题研究,形成了上百万字的系统报告。最近国务院有关部委办领导及各地专家200多人聚会申城,参加“迈向21世纪的上海”发展战略研讨会,说明上海的未来对全国有决定性的影响,上海的战略研讨需要集中全国的智慧。
我们在采访过程中产生一个深刻印象:上海不仅重视战略研究,而且也善于把战略目标同战术措施紧密地结合起来。上海市政府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半年都要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要求,而且定期检查,保证实现。
最近这一时期,上海市特别强调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结合,强调在稳定的环境中推动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因而把关心群众生活问题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上海市民的生活水平就全国来说是比较高的,但也不能否认还有一部分市民处于生活水平线之下。上海市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有:
——确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职工最低月工资总收入线”和“待工人员最低收入线”等3条基本线。今年上半年已对这3条线以下的10多万职工进行生活补助。
——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与物价指数挂钩。
——拨出专款对大专院校困难学生进行补助。
——对各类社会救济对象进行实物补助。
为此,上海市设立了“解困帮困基金”,并开展为困难户送温暖活动。
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是热点问题,也是当前上海市全力以赴的一项工作。上海有大量危房旧楼需要拆除,许多市民将迁入新居,这应该说是上海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项壮举,他们把动迁工程称为爱民工程。上海市决心用10年时间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毫无疑问,这是深得人心的德政!有两位副市长,一位是殉职的倪天增,一位是在职的夏克强,由于他们为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日夜操劳立了功,建设部最近特授予他们优秀领导奖。
上海的交通问题可谓燃眉之急。为了改变城市道路的落后状况,内环线等一批重点工程即使在盛暑高温期间,也夜以继日地加快进度。为改善市民饮水质量,投资26.6亿元、引入黄浦江上游清水的二期工程,已破土动工。上海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也已经上马。
对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市场建设,对教育工作等,上海市委也把它们提到战略目标的高度,一刻没有放松,努力全面地向党和人民交出“三年大变样”的圆满答案。
上海市领导从战略高度看社会的稳定,认为改革、发展、稳定是不能分割的,是相互促进的。而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体系,不断关心和改善群众生活,应是跨世纪经济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