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强化文学的理想品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4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金台文论

  强化文学的理想品格
王浩洪
在涌动着各种样式、流派和风格的文学长河里,写实精神和理想品格始终作为文学的两种基本精神和繁衍生息的文学传统基因,影响和引导着不同时代的创作实践。文学的写实精神是一种正视生活、直面现实、诚实地摹写生活的品格,它是一种忠实于客观的精神。它要求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正面和负面进行合乎实际的描写。文学的理想品格则是一种理想地表现生活,使文学本体富于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的品格。它要求主体用美好的感情和进步的世界观看取客观世界,表现出理想的形象、崇高的境界、激越的情怀、宽阔的胸襟和崭新的生活。在一个时期里,健康的文学,应该既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又具有艺术的理想品格,是两者统一调和的文学。
写实和理想作为构成文学本体两种对立统一的质的元素,如果不适度地单一地强调其中某一方面,将会导致另一种精神的弱化和失落。新时期以来,由于反拨文革时期的极左文艺思想,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得以恢复,写实精神逐步回归。诗人和作家敢于直面人生,出现了不少充满写实精神的作品。这当然昭示着文学的一种发展,但是也使一种风格一种创作方法成为时尚,明确地或潜在地影响着创作主体,成为作家和诗人有意无意的单向追求。威克纳格说:“作品本身的性质愈具有客观性,作者主观的风格表露就愈隐蔽,从而去辨认主观方面就愈困难。”这些向写实单向倾斜的作品的强烈的客观性使以理想为精髓的主观理性明显弱化。由于过多地推崇写实而导致文学理想品格的式微,似乎已成为文学创作实践中一个明白的事实。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情感热力的消退。诗人和小说家不再激情澎湃,诗歌的情感热度明显退化,贯注着生活激情生活理想的诗作日见其少,更多的是一己生活的低吟浅唱。小说中,不再见到那种激动人心的叙写,不易见到以情感表达为风格个性的作品,“情感零度”的冷静(有人谓之冷漠)叙写,揭示生活的原生状态时兴时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疏远重大生活题材和主题,竞相描写凡人琐(俗)事成为风气,甚至爱情题材的作品也缺乏应有的情感热度,裸露着性、肉欲和感官刺激的冰冷面目。其二是理想形象和完美生活的匮乏。描写至善至美的生活和至善至美的具有新质的人是体现文学理想的重要方法,包含着审美理想的形象的确立与否,很大程度上标示出一个时期文学理想品格的厚薄。当今文学,英雄的形象,崇高的思想境界可谓凤毛麟角(以至有人呼唤英雄与崇高),具有时代精神和社会理想的新人形象无迹可寻,平庸的生活和中性(甚或丑陋的)人物占据了太多的领地。很显然,包孕着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的人物形象的匮乏,可直接导致文学理想品格的衰微。其三是批判力量的弱化。文学运用讽刺、幽默、嘲讽等艺术手段对生活中的假恶丑现象进行批判、否定和暴露,来间接表达对理想生活、理想人格、理想人生的怀想、向往和追求。这里体现文学理想品格的方法是通过主体对所描绘的现象(形象)所持的态度来实现的。而正是在这点上,当今文学表现出了某些遗憾:模糊对叙写形象的态度,不作是非评价,取消价值判断,是很流行的创作模式。文学功利意识的淡化,干预生活意识的淡化,使文学对理想负面亦即假恶丑的批判精神锐减,不仅绝少有强烈批判色彩的讽喻之作,而且还使得某些作品对生活中的阴暗面作了欣赏和放任态度的描写。文学的批判力量来自它的理想倾向,它对生活负面的宽容,恰好意味着它对理想品格的放弃。
理想品格是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历史上一大批表现了强烈的理想倾向的文学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对熔铸和弘扬民族的情感方式、人格范式和精神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当前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学现状而言,坚持和弘大文学的理想品格,就要在坚持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增强理想主义的热情,加大塑造理想形象、描绘理想生活的分量,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爱,更努力更自觉地建设我们的生活。这是应当引起当前文学创作实践关注和为之努力的一个话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