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提倡“健康的老龄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0
第11版(保健)
专栏:专家建议

  提倡“健康的老龄化”
中国老年学会会长邬沧萍
近年,“健康的老龄化”已被作为人类对付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一项战略目标。但是,人口已经老化的发达国家进入90年代后,普遍倡导的“健康的老龄化”的积极和深远意义,在我国还未有普遍认识。“健康的老龄化”和“健康长寿”意义近似,但前者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是后者难于直接充分体现出来的。
理由之一,“健康的老龄化”在人口学的涵义,是把健康长寿明确地推及到群体老龄化上。人类人口有个体老(龄)化和群体老(龄)化之分。长期来人类对自身的老化,都是针对个体而言的。90年代后提出“健康的老龄化”所指的群体老龄化,当然也包括个体老化在内。因为没有个体的健康就不可能有群体的健康。
理由之二,“健康的老龄化”在生物学、心理学和医学方面的涵义,是在各学科对生命的认识取得了新突破的基础上提出的,是科学认识而不是空想。90年代在分子水平研究上已认识到衰老并不是一种病,是可以延缓的。已发现长寿与某对染色体和遗传基因有关,受损的器官和免疫功能,通过生物工程或基因工程或其他治疗方法,可以修复或恢复;对早老性痴呆,也不是无能为力的;高龄老人的残疾期和不能自理期可以大大延缓;使人的机体各种功能到75—80岁以前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是完全可能的。
理由之三,“健康的老龄化”是提高人口身体素质的最集中和有决定性的表现。人类机体或器官的衰老,大多从青壮年已经开始,有的甚至出生前就已潜伏。已知人类的疾病有近半数有遗传性或与生俱来的。健康的老龄化首先要求从抓优生、优育开始,随着普及儿童免疫,提高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水平,消灭各种危害人类的各种传染病、多发病和地方病,实现人类第一次健康转变,这是健康老龄化的奠基工程。健康的老龄化还进一步要求实现人类第二次健康的转变,即大大降低随着增龄出现的各种疾病诸如脑血管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理由之四,在老龄对策中,“健康的老龄化”是把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摆到一个应有的和更优先的位置,并拓宽“老有所医”的思路。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的保健准备,还未提到应有的高度。随着老年人口和高龄老人的剧增以及我国即将进入小康水平,老年保健问题将更为突出,“老有所医”的压力将愈来愈大。
理由之五,现代意义上的健康,远远不再限于延长寿命,应当是免于疾病和残疾,而且包括体格、精神和社会各方面的健全、完美无缺。因此“健康的老龄化”逻辑的外延应包括在老龄化社会里,应具备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社会经济机制及其运行。实际上指的是必须有一个健康的或良性的老龄化社会。在健康的老龄化社会里,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健康老龄化的客观要求和前提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