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人格力量的光芒——写于《秦牧全集》出版前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人格力量的光芒
——写于《秦牧全集》出版前夕
王匡
我在认识秦牧同志之前,已经阅读过他的文章,那是1947年在上海开明出版社出版的《秦牧杂文》。我无意中翻开这本薄薄的集子,不由得就为它的艺术魅力吸引了。这里面的作品或抨击时弊,或探索历史幽微,或直抒胸臆,或曲笔达意都是矢无虚发,入木三分,痛快淋漓,使我为之击节赞赏。回忆40年代之初,我在延安时也曾学写过杂文,深知此道的艰苦,现在看到有人写得如此出色,从而内心感到十分钦佩。
解放前,在香港的一些报章上,也不时看到一位署名吴瑜的作者,文风和笔调跟秦牧酷似,经过打听,才晓得秦牧就是吴瑜,吴瑜就是秦牧,二者竟同是一人。这说明他很早就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了。开始时,我以为秦牧是一位精通经史、历尽沧桑的老人。不然的话,何以笔调如此辛辣老练,对世态如此洞明透彻呢?一直到后来相见,才知道他当时才二十八九岁,还未到而立之年。
解放之后,我们同在广东工作。开会、学习,不时见面,谈诗论文,常有往来,渐渐的做起朋友来了。我是怀着敬意与他为友的。这并不因为他是一位大名鼎鼎、才华出众的作家,而是因为他做学问的功夫扎扎实实,不装腔、不吹牛、不搞花哨。凡是大学问家都有这样的一种务实气派,秦牧也是这样,他的渊博也由此而来。但是,他的成就并不仅在于渊博。他是鲁迅那一类型的人物:满腔的革命激情,嫉恶如仇,对一切黑暗势力、一切丑恶现象,鸣鼓而攻之!顽强奋战至最后一息。而对于祖国和人民则有倾泻不尽的深情和厚爱。他们都拥有一支锋利无比的笔杆,纵横驰骋,所向无敌……有人说,他们是一代的天才,我也同意这个说法。但鲁迅却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秦牧也喜欢说这样的话:“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
秦牧从19岁起,毅然放弃学业,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洪流。他攀登过怎样曲折崎岖的治学道路,其艰辛劳瘁可想而知。解放后40多年来,他只有三年当过专业作家。别人工作时,他工作;别人休息时,他创作。如此争分夺秒的结果,留下了61本集子,500多万字的作品,堪称著作等身。他写作的范围很广,品种多样:小说、戏剧、诗歌、儿童文学、文艺理论都有卓然不凡的成就。自然,更大宗的是散文和杂文。人们誉之为一代的“散文大师”,确非过当。但是,我认为“散文大师”的称号,还不足以概括他伟大的建树。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位卓越的,跟上时代步伐前进的思想家,尽管在“文革”中他曾遭受过严重的冲击,但动摇不了他那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的信念。他从来不是那种不冷不热的旁观者,因而即使写一篇短文,也无不赋以思想的光泽。他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大量撼动人心的名篇佳作,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用思想的红线,串起生活的珍珠,洒得开,收得拢,在读者不注意中突然归结到本题……”正由于以进步的思想为“主帅”,他那渊博如海洋的知识,也得以起了“千军万马”的作用,留给后人敬慕。
有些人还在,但他的作品已经死去了。有些人不在了,但他的作品却还活着。秦牧生前并没有想过为自己出全集,但他身后,海内外广大读者却纷纷提出强烈的要求,出版界前辈、领导和各界友人又热情响应、支持,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地负起了编辑、出版的责任。现在,《秦牧全集》就要和读者见面了。作为秦牧的朋友和读者,我感到欣慰。自从一年多前他猝然逝世后,文坛留下一角空白,我很快就感到一种难耐的空虚。“一颗文坛巨星陨落了!”“一盏理智的明灯熄灭了!”我想感到失落和空虚的人是不会少的吧。《秦牧全集》的迅速出版对众多热爱秦牧及其作品的人,该是及时的抚慰。
《秦牧全集》是半个世纪以来,这位战士、思想家、散文大师呕心沥血、辛勤劳动的创作总汇。它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历史的足迹,也为秦牧对真理的追求、对黑暗的鞭挞,以及他真诚质朴、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和宽广情怀,塑造了一个不朽的崇高形象。《秦牧全集》将永远放射出秦牧深刻的思想、高度艺术和人格力量的光芒,照亮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也将为我国的文学宝库增添奇光异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