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在苦难的土地上飞翔——读长篇小说《有梦不觉夜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在苦难的土地上飞翔
——读长篇小说《有梦不觉夜长》
黄国柱
地处中原大地腹心地带的南阳,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也是一片充满痛苦和灾难的土地。周大新是这片土地忠诚的儿子,他用他那支质朴而勤劳的笔,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关于南阳的故事:《香魂女》、《走出盆地》、《左朱雀,右白虎》、《豫西南有个小盆地》、《溺》系列中短篇小说……最新的是《有梦不觉夜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完全讲述历史故事的小说。作为作家设想中的煌煌巨制《想望辉煌的世纪》系列长篇的第一部。
千百年来中原地区连绵不断的战乱兵燹留给南阳尚吉利丝绸坊的是一部几生几灭的惨痛历史。小说主人公尚安业、尚达志、尚立世祖孙三代继承并扩展千年祖业的梦想,在清廷腐败官吏、土匪、兵痞、恶霸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的轮番的浩劫中,一次又一次地濒于破灭,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顽强地从废墟上站立起来。小说对南阳地区近代史上诸多大事件的描绘,浸透了中华民族饱经屈辱的血泪,令人心疼,令人发指。作者对于苦难的洞透和把握,又显然超越了地域的限制,立于“忧愤深广”的历史大境界之上,不妨视其作品为中国近代史的形象的辅助读物。
这里,令人感兴趣的当然决不止于历史的记载和结论,而在于它风俗画般的文化意蕴的揭示和描绘。丝绸织造,是一种极富中国古代文明象征意味的民族手工业。它既依赖于农村桑植的丰产,又依赖于金融流通商业贸易的顺畅。于是,在作者的笔下,出现了晚清及至民国年间中原农村、集镇、城市栩栩如生的农、工、商、官、绅的生活图景。其中,除了关于农村桑园农田和丝织作坊生产工艺流程的状绘,还有民间婚丧嫁娶的生动描写;既有不甘沉沦的进步青年的爱国激愤,也有农民土匪的造反危害;既有外国人(包括日本侵略者)的通商入侵,也有官兵敲诈勒索的穷凶极恶……作者在对南阳历史进行文化的观照的同时,又饱含着激越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风俗摹写和某种事物渊源的“寻根”探索。
围绕小说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各色人等的性格(命运)的刻画,始终占据着小说的中心地位。在尚志达完成婚配的准备,迎亲的花轿抬着新娘云纬已走在途中时,土匪栗温保的绑票改变了这对有情人一生的命运。为了至高无上的“祖业”,尚安业竟然不肯出30两银、15匹绸缎赎救新娘儿媳,使云纬成为六品通判晋金存的填房,栗温保的妻子草绒成了云纬的仆人。而时事的变幻,革命的风潮,又使栗温保取晋金存而代之,云纬和草绒的地位也来了一个颠倒!具有进步思想的卓远的女儿容容死于日寇的蹂躏,而晋金存和云纬的儿子晋承银却走进了革命的队伍……历史卷起的巨风和大浪,使每一个生命的个体如轻飘飘的草叶,那么多的偶然,那么多的悲欢,似乎尽在历史巨人举手投足的漫不经心之间。尚达志面对又一次变成了废墟的丝厂,发出了绝望的呼喊:“苍天啊,你看见我们尚家了没有?看见了没有?……”才具有了某种撼动人们心灵的力量:在这部并不以革命史为主要背景的小说中,“操纵”南阳历史运作的力量是什么?是经济、政治、战乱,人心道德的善恶消长?小说最能发人深省之处,正在这里。
纵观周大新小说的创作,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在《有梦不觉夜长》中表现得相当突出,一是理想的执著和坚韧,一是对苦难的异乎寻常的感悟力。正是巨大的苦难使这些默默无闻的南阳百姓浸润了一种高贵而古老的英雄气概。诚如作者在这本书的题记中所言,对于他来说,南阳故土饱含着欢乐和痛苦、荣誉和羞辱、温暖和寒冷。正因为如此,他离不开这片古老的土地,要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地去咀嚼和体味这里的苦难和永远也说不完的人生百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