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渠清缘有活水来——读浩然《活泉》感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2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渠清缘有活水来
——读浩然《活泉》感言
翟向东
浩然近年所写自传体长篇小说,继《乐土》之后,又有《活泉》,两书分别记述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最近读《活泉》,我感到这是自传体小说中一部蕴含丰富、引人入胜的优秀之作。
小说中叙述的,并非叱咤风云、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是写“我”1944年到1949年那段时间的生活阅历。尤其揭示了“我”怎样从时代的机遇和文化气息浓郁的冀东农村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真谛。
时下文坛上,传记作品层出不穷。极少数确有史的价值和艺术价值,读之受益。有些则名为传记,或随心所欲地编撰,追求奇异;或拘泥旧式,隐恶扬善,歌功颂德。传记本应记史,有违真实难谓真传。《活泉》最可贵之处,就是体现了历史的真实。王吉素一隅,可谓冀东大地的缩影,它的变迁与大社会背景紧紧相连,战争、参军、土改等,都冲荡着这一隅。然而“我”和村里人,对共产党、八路军,对解放区政府,并非一接触就那么亲,坚信不移;参军、支前,也并非都是英雄好汉,自觉自愿;土地改革是伟大的,发展也有曲折,出现过“搬石头”等错误,伤害过不少好干部。这些,都是真实的,唯其真实,才令人可信,从中有所感悟。《活泉》中人物性格的鲜明,最突出的表现为深刻地写出了每个人物不同的人生目的、道德观和价值取向,这些深层次思想、观念的形成,反映了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影响。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氛围中,就表现出对每件事的不同心态。“我”从开始到最后,在“做一个有出息的人”的道路上,思想、心态的变化,每个时候的内心活动,都全盘托出,让人感到“我”和其他人物,都是生活中的人,都与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现实紧紧连在一起,是有骨有肉的。
《活泉》全书26万多字,共65章,作者从容写来,朴实、凝练的笔墨,无雕无琢,较之过去的作品显得更为老成。小说中的人物,所道出的话语,各如其人,而且都有着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与目前有些文学作品虚张声势,故弄玄虚,以各种时髦语言取宠某些读者,是迥然不同的。中国的文学作品应多一些中国味,这也是众多读者的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