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重点建设千秋伟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4
第2版(经济)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

  重点建设千秋伟业
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重点建设迅速发展。45年中,我们建成大中型项目5000多个,其中一批特大型的骨干工程,如大庆油田、宝钢、“两弹一星”、“三北”防护林、长江葛洲坝、黄河三门峡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中起了支柱的作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之际,回顾重点建设的成就,总结其基本经验和研究下一步如何把重点建设搞得更好,对今后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大发展,以及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都有重要的意义。
重点建设是国家在不同时期,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根据国力的可能,确定进行重点建设的行业和骨干项目。建国45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始终注意把重点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集中力量加快建设。50年代,我们在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力量,在冶金、机械、汽车、煤炭、电力、国防军工等方面进行了以“156项”为骨干的重点建设,从而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60年代和70年代,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重点建设了大庆油田、攀枝花钢铁基地、刘家峡水电站、四套大化纤、十三套大化肥、湖北二汽、成昆铁路等一大批骨干项目。在此期间,我们还对兵器、航空、航天、核工业、电力、船舶部门进行了重点建设,使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尖端科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80年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重点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从1982年—1993年,国家共确定安排了420多个重点项目,投资约占大中型项目的一半左右。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促进对外开放,调整产业结构、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50至1993年累计,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4215亿元,建成大中型项目5079个,新增固定资产28661亿元。其中1979年—1993年的15年间,国家用于国有单位的基本建设投资就达21617亿元,约占建国45年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77%。15年间共建成大中型基建项目1758个。从而使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主要产品产量都已跃居世界前列,中国正在成为经济强盛的国家,全世界都刮目相看。
(一)农林水利建设建国45年来,我们建设了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一二期工程,建设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一些地区的防洪能力。在农业方面,国家共投入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约1500亿元,使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六五”和“七五”期间,我国共建设了254个县级商品粮基地;80年代后期,又进行了以粮食为主的大面积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到1993年底,我国的粮食产量已达4.56亿吨,跃居世界首位。
(二)科技、教育国家集中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国家同步辐射试验室、航天北京仿真试验室等一批国家科技重点项目的建成,填补了我国科研史上的多项空白,标志着我国已进入高精尖科技的新的发展时期。最近十年来,国家在清华、北大、上海复旦等高等院校的8个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中,共投资了13.36亿元,有效地改善了高等院校的教学环境。
(三)能源建设经过45年的建设,到1993年底,全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已达到18451万千瓦,是1949年的近100倍,年发电量超过了8000亿千瓦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的国家之一。石油工业先后建成了大庆、胜利、新疆、中原、辽河、华北等重点油田,共新建原油生产能力2.95亿吨,到1993年底,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45亿吨,已进入了世界主要产油国的行列。煤炭建设成绩突出,我国的原煤产量从建国初的3200多万吨提高到1993年的11.5亿吨,产量增长了36倍,已跃居世界首位。
(四)交通运输、邮电建设建国前我国能通车的铁路线仅有1万多公里。经过45年的建设,全国共建成铁路新线3万多公里,建设复线1.1万公里多,建设电气化铁路8500多公里,初步建成了全国铁路的路网骨架。目前,京九铁路,南昆铁路,宝中、兰新、浙赣复线,成昆电气化铁路等一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这些重要干线建成后,将大大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到1993年底,我国公路里程数已从1949年的13万公里增加到108.3万公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目前已建成1130公里。从1979年至1993年,新建、改建港口泊位534个,其中深水泊位195个,新增吞吐能力3.17亿吨,有力地保障了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共新建、改建了70多个机场及一批配套地面设施,使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已达51亿公里,比1978年增长16倍。邮电通信业,建国45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7亿元,其中改革开放后的15年完成915亿元。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连接全国城乡四通八达的电缆、光缆、微波、卫星通讯等多层次现代化的邮电通信网。
(五)原材料工业建设通过实施重点建设,促进了原材料工业的快速发展。1993年,钢产量已达到8868万吨,比1949年增加了550多倍;10种有色金属产量已达到340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216倍;化肥(标肥)产量达到9945万吨,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63亿吨,占世界第四位;乙烯产量200万吨,占世界的第九位。
(六)机械电子和轻纺工业建设建国以来,机械工业通过一大批骨干项目的建设,不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以及技术水平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引进技术进行改造和建设,我国的汽车工业水平显著提高,汽车年产量已达到130万多辆,汽车工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电子工业通过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在微电子、计算机、彩电生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轻纺工业的建设与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的质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到1993年,我国化纤产量已达220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之一。
(七)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建国后,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迅速,1949年医院病床总数仅有8.46万张,到1993年增加到309.89万张,是1949年的36.6倍。随着重点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仅从住宅建设看,1979年以来,我国城镇平均每年新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用于住宅建设的各种投资累计达4111亿元,是建国后前30年住宅投资的5倍多,总计有17.8亿平方米的新建住宅投入使用,是建国后30年新建住宅投入使用总数的3.3倍。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78年的3.6平方米提高到1993年的7.5平方米。农村人口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8.1平方米,增加到1993年的20.8平方米。
从现在到2000年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能否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实现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可以说关键取决于重点建设的发展。因此,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搞好国家重点建设。
首先,要综合运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重点建设的发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很大、建设周期较长,在现阶段,特别是在价格体系尚未理顺的情况下,不少项目社会效益显著,但直接经济效益不高,对这些项目,如果国家不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不用计划的方法来集中财力、物力加以保证,单凭市场竞争的方法,是难以顺利建设的。
其次,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拓宽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融资渠道。今后要按照不同类型的项目,划分不同的投资领域,实行不同的投融资方式。对赢利较大、市场调节比较灵敏、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竞争性项目的建设,将以企业作为基本的投资主体,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并通过市场进行筹资。
与此同时,要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利用外资的强度。90年代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主导,大胆而又稳妥地向外商开放一些基础性行业,以便尽快改善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