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苗族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姚绍斌,在民族杂居的穷乡僻壤,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二十年,使贫困的山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称赞他——托起深山明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3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苗族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姚绍斌,在民族杂居的穷乡僻壤,带领村民艰苦奋斗,战天斗地二十年,使贫困的山村旧貌换新颜。群众称赞他——
托起深山明珠
谭贤诚
在群峰竞秀的鄂西南大山区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百十来户土家、苗、汉族人家,组成一个自然村——八峰村。没有到过八峰的人,谁也想不出,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海拔1100米的高山之巅的小村里,到处是一派90年代都市生活的景象。是谁把这个昔日的荒山野岭、穷乡僻壤造就成今日光彩照人的深山明珠?人们无不感激地说:“多亏了村党总支书记姚绍斌。”
15年前的八峰山村,怪石嶙峋,沟壑遍布,荆棘丛生。一条羊肠小道从山脚盘旋到山顶,是山里向山外的唯一通道。近600亩可耕地60%为“毛多肉少”、“望天收”的岩壳地。年景较好的1975年人平粮食才达到224.5公斤。解放后,八峰村有28年时间靠吃国家返销供应粮、救济粮度日。八峰村人年年刀砍火种,八九百亩有林地的树木几乎被砍光,一座座绿色的山峰,就像生了癞疮,现出光秃贫瘠的山梁。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生态失去平衡,导致水源枯竭,稍一干旱,水贵如油。村民们跑三四公里路去挑水吃用,一个壮实劳力一天只能挑回二三担水。水珍贵,只得一水多用,洗菜后澄清了洗澡,洗澡后又用来喂牲畜。“粮荒、钱荒、山荒、水荒”,八个字概括了八峰人的艰难辛酸生活。
1974年,高中毕业的姚绍斌回到了八峰山,他感受到“家乡”不像教科书里的家乡那样可爱,那样令人眷恋。
为了不使穷苦的乡亲对生活感到失望,他决心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八峰的穷面貌。一天晚上,他约了几个知心的哥们儿,站在村口山坳里的青石板上,望着山脚下一片灯火辉煌的县城发誓:“城里人有的,我们要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八峰村要学城里人过日子,首先得要有电。姚绍斌瞒着村里人求助县水电部门弄到了拉电上山的电线。拉电上山要用电工工具,村里穷得连买把扳手和老虎钳的钱也没有。姚绍斌剥了自留地里的11棵棕树的棕片晒干,三天后他背到城里的收购门市部卖了7.4元钱,到五金门市买了一把扳手、一把老虎钳和一把起子,拉电上山终于有了工具。姚绍斌带领村里的四五个青年白天上山寻找电杆树,晚上挖坑栽电杆。半个月后,夜明珠终于在高高的八峰山上亮起来了。
有了电就有了动力,有动力就可以办企业。八峰村历史上无村办企业。1980年,姚绍斌和村里另两名村干部每人想办法借出1000元,凑在一起买了两台揉茶机,办起了八峰村第一个集体企业——村办茶叶初制加工厂。
这一年,八峰茶叶初制加工厂当年盈利3750元。谁也没想到这两部揉茶机赚的3750元奠定了15年后的今天上千万元的现代化工制药厂的基础。
到1988年,八峰村在姚绍斌这只领头雁的带领下,基本上消灭了粮荒、钱荒、山荒、水荒。村办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茶叶、木材、饲料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总产值达81万多元,全村人平纯收入实现912元,开始跨入奔小康的大道。
1988年3月,姚绍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里聆听了李鹏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盘算着八峰如何富得快,富得久。会休时,他独自一人跑到京津郊区参观富裕乡村。一看一比,他自愧八峰发展太慢了。从那时起,他认准一条路“必须依靠科技兴村、工业兴村,市场兴村”。姚绍斌下定决心,一定要使八峰人摆脱“靠天吃饭”的历史,办一个现代化工厂。
他先后跑到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天津、北京等10多个大中城市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考察、咨询,诚心请教专家、教授。跑项目,找资金,请专家、购设备、修厂房、搞安装。从1989年6月破土动工,到1990年3月8日八峰化工制药厂建成投产,前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姚绍斌组织指挥各方力量配合,硬是把工程一项一项的难关攻了下来,使一座新型现代化工企业在青山环抱的八峰山上拔地而起。
1993年,八峰民族化工制药厂在全国仅有的7个同行业厂家中,一举挫败4家,成为全国最大的甘氨酸原料药生产厂家。产品畅销全国20个省(市)的36个制药厂家,并出口美、日、英、德、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八峰村1993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72.56万元,创利税200.83万元,全村人平纯收入达到1700多元。民族化工制药厂的建成投产,正如党总支书记姚绍斌预料的那样,八峰村民结束了靠天吃饭的历史。1993年村办工业企业收入已占全村总收入的95.44%。
为了八峰翻身,为了企业发展,姚绍斌给自己、也给全村的共产党员和村干部定了条不成条文的规矩:“在八峰这块土地上,只有艰苦奋斗的义务,没有贪图享受的权力。”
10几年来姚绍斌身先士卒,从我做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清正廉洁,无私奉公,成为八峰400多名土家、苗、汉各族村民形成合力的源泉,企业发展的动力。而这38岁的苗族汉子的信念是:“一不图表扬,二不图当官,三不图金钱,我图的是八峰村人过上好日子,让群众看看,这就是共产党的领导,这就是社会主义。”
15年风风雨雨,15年战天斗地,15年沧桑巨变,八峰山村在党总支书记姚绍斌的带领下,旧貌换新颜。而今,八峰村不仅有现代化工厂的产品把山外的“银子”每天成千上万地回流进山里来,沉淀积累,膨胀孵化。村民们过着城镇都市生活。全村还实行了“八免”、“八补”“八无”。“八免”是:免交提留、免费上学、免费就医、免费用电、免费用水、免费加工粮油、免费看电影电视、免费理发;“八补”是:节育手术补、干部退休补、村民养老补、改善居住条件补、建省柴灶补、购买电视机补、通户公路补,购高档商品补。“八无”是:无赌博、无贪污盗窃、无乱砍滥伐、无封建迷信、无刑事犯罪、无计划外生育,无乱占有耕地、无不尽义务公民。八峰村变成了大山里的桃花源。15年里,八峰村三次获湖北省委、省政府文明村称号,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1990年、1994年村党支部两次被评为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10面红旗之一。
八峰像颗耀眼的明珠在鄂西大山之巅升起。
是他——姚绍斌,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托起了这颗深山明珠。我们衷心祝愿八峰这颗深山明珠更加明亮璀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