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国境线上新事多——云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见闻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3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国境线上新事多
——云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见闻录
徐江善汤计
彩云之南的祖国大西南边陲,是一片神奇而迷人的土地,改革开放把这一块遥远的疆土推向世界,随之诞生的故事像一串串珍珠洒在边境线上,镶嵌在各族人民的心里。
  卡拉OK“桥”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欢快悦耳的歌声在夜空中回荡,尽管已是深夜,边城畹町街头的卡拉OK依然人影幢幢,唱得正欢。手持话筒的是一位身着葱绿筒裙,秀发披肩的年轻姑娘,此刻,她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如果不是主持者王剑敏告诉记者,绝然不会想到她是一位缅甸傣族姑娘,看到记者惊奇的神情,王剑敏说“边境那边许多缅甸傣族青年都喜欢唱卡拉OK,不少人是这里常客。”
王敛敏是利达百货商店的小老板,一年前,他发现中缅两国青年中有许多人喜爱流行歌曲,于是,他试着办起了露天卡拉OK。每当夜幕降临,卡拉OK的歌声在畹町河两岸飘荡,一些缅甸傣族青年便踏着歌声,跨过畹町桥,一些中国青年也寻着歌声来到这里。
一位卡拉OK歌舞厅经理告诉记者,畹町与缅甸的九谷市只一河之隔,这几年我们这边文化娱乐场所发展得很快,河那边却冷冷清清,会讲汉话的缅甸傣族青年都愿往这边跑。
跨国卡拉OK,如同是一座搭在中缅两国青年心中的友谊桥梁,许多青年通过这座“桥”互相熟识,结交了朋友,也有的青年将这种友谊发展为爱情,使跨国卡拉OK结下了跨国婚姻之果。
  菠萝摊前兄妹情
双眼大而亮,牙齿如玉贝,黑里透红的脸蛋现出一对迷人的酒窝,缅甸傣族姑娘阿沐站在她的菠萝摊前,浓郁的清香在空中飘荡。过往行人都喜欢在阿沐的摊前买菠萝,她的菠萝卖的快极了。
17岁的阿沐生意这么好,首先要感谢她的中国哥哥艾沙木。那是一个天上下着小雨的清晨,18岁的傣族小伙子艾沙木驾着手扶拖拉机,拉着木瓜、柚子、菠萝等水果到集市卖,不一会儿,一位缅甸小姑娘背着一筐菠萝艰难地走来,在他的身边摆起摊来。
艾沙木发现,小姑娘几乎一句汉话都不会讲,几位买菠萝的外地游客因语言不通悻悻离去;眼看着菠萝卖不出去,小姑娘急得眼泪在眼圈里直打转。
艾沙木放下自己的生意,主动为她当翻译,还教给她一些简单的汉语,阿沐学得很认真,很快学会了几个常用的单词,艾沙木得知阿沐家住河对面的九谷,是缅甸的傣族人,再一深谈,两人竟然是远房表兄妹。
从那一天起,每天清晨,艾沙木开着拖拉机驶过畹町桥,阿沐早已在门前等候,俩人把菠萝装上车,当阿沐像只小燕子附上车后,艾沙木驾着拖拉机向畹町桥驶去……
  中国象棋结友谊
在边城瑞丽店铺林立的边贸一条街的深处,一棵冠如巨伞的大青树下,十余桌象棋四周围着一群群观战的游人。老板王金华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摆下的中国象棋摊会吸引这么多人,还会成为跨国情谊的纽带。
看棋的大都是中国人。但也有穿着“笼基”的缅甸傣族人和印度、巴基斯坦人。王老板提着茶壶忙着为游客续茶。王老板一边卖冷饮,一边摆起象棋摊,由一桌发展到10余桌,别看这棋摊不起眼,还真藏龙卧虎。四川省的第8名,云南省保山市、瑞丽市的第一名都是常客,尤其是那些经商做买卖的缅甸傣族人印度人,还真有着迷的。
腊温就是一个,这个面色黝黑20余岁的缅籍傣族人,与许多外国人一样,他第一次站在大青树下,看到那么多人围着一张木盘,观看两个人将圆圆的木块搬来搬去,感到特别新奇,他几乎天天前来看棋,渐渐地,由好奇而入迷。
他对四川省的一位象棋高手佩服得五体投地,特意找到宾馆,拜师求教,他终于弄清了车、马、炮、象、士、卒奇妙的作用。一天,他拿出10元人民币,放在象棋桌上,对一位中国傣族棋手说:“我的棋不好,请指教,这是我的学费。”他那生硬的汉话把围观人都逗乐了。记者在人群中找到了腊温。他正瞪着大眼睛,全神贯注地观看一场高水平的“厮杀”。他告诉记者:中国象棋讲究战略战术,锻炼人的智慧,我要把它带到缅甸去,让更多的缅甸人了解这一项运动。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