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心中总有一团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3
第12版(副刊)
专栏:

  心中总有一团火
萧乾
和林野老弟真是一见如故。他是汕头人,而那是我的第二故乡。另外,我们都曾是自己奋斗成人的孤儿,只是我没有他那么大成就。每逢看到他,总让我想起我年轻的时候,我们童年时代的经历有相似的地方。我是暮生,而他刚生下来,父亲便去了南洋谋生。他跟着妈妈和两个姐姐长大,没有父爱。在丧失理性的混乱年代里,他妈妈惨死在公报私仇的乡亲们的毒棍下。对这一段,光明在《火焰》里写得很细腻,也很有感情,读了令人心酸。
我11岁丧母,那以后就开始独自在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上漂泊了。在崇实半工半读,放过羊,给人送过羊奶,织过地毯。初中时,进了北新书局,对文学产生了兴趣,生活才算有了点着落。18岁上,我上了北平市党部的黑名单,张作霖的侦缉队要抓我,我就逃到了汕头。在那里我和一个大眼睛的潮州姑娘有过一段甜蜜而苦涩的初恋。
林野的早年一点儿不比我强。他十几岁到南洋寻父,当过店铺的小伙计,给人擦过皮鞋,还在码头做过工。但他自幼一直喜欢画画,喜欢读书。赚到些钱,就跑到艺术之都的巴黎勤工俭学,学习西洋油画的技法,以求将来在中国画的创作上有所创新。他精力充沛,有干劲,性格里有很强的叛逆性,连他现在兴办的公司都叫“创新”。
我在欧洲流浪7年,心从没离开过祖国。我早把心埋在北平的城墙根下了。我早年见过丢了国籍倒卧在东直门的白俄难民,我平生最怕的就是成为没有祖国的人,那真好比断了线的风筝。
林老弟是个忠诚的海外赤子,他旅居新加坡三十几年,却始终没有加入新籍。他眷恋着祖国的昨天,向往着祖国的明天。经过几十年的苦心经营,他成了一个企业家。但他发迹不忘祖国,他已经回来投资了。更可贵的是,他惦念着神州还有那么多吃不饱肚子的百姓,惦念着无数失学的孩子。他已经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挂钩,打算建立“创新基金”,从扶贫开发着眼,从基础教育入手,力争到本世纪末,在最迫切需要基础教育的贫困地区,创建100所“创新小学”。
然而经商之余,他一直也没忘记自己的艺术活动。一有时间,他就挥毫作画,用他的话说就是,经商是为了生活需求,绘画才是追求的事业。
《火焰》是带有传记性的小说,写的其实就是这个叫林野的年轻人自己奋斗走向成功的故事。它的作者光明是我80年代结识的一位青年朋友,他有才华,勤奋,踏实,认真,几年来又写又译又编,成果累累,可以说是年轻有为。记得他在安徽讲师团的时候,我就常鼓励他多积累生活素材,认真搞创作。他也常把写好的文章寄给我看。我当时就觉得他很善于观察人和事物,文字有功力。我建议他多读契诃夫、曼斯菲尔德和早期的高尔基,相信他在文学方面会做出大的成绩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