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法国人的嘴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法国人的嘴及其他
江建国
人的嘴巴有两项功能,一是说话,二是吃饭。法兰西民族是很为他们嘴上这两样“功夫”感到骄傲的。以法语为例,自1539年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弗朗索瓦一世把法语扶上官方正式语言的宝座以来,这种语言伴随着法兰西文化的传播渐渐地在欧洲占了上风。18、19世纪欧洲上流社会以说法语为身份的标志,只会说本族语反而成了没有教养的象征。那时是法语极其风光的时代,法国人的语言优越感可想而知。至于说法国菜,更是声名远扬。读过莫泊桑小说的人大概都记得这位作家提到过的斯特拉斯堡式的鹅肝酱和牡蛎;而波尔多的红葡萄酒、因产地而得名的香槟酒等更是世界上高级宴会的上等用酒。法国人重视吃。法国的餐饮业每年都要大张旗鼓地评星级,每当公布评选结果时,全国上下的热烈气氛有如足球赛和赛马。德国的报刊戏谑地说,法国的饮食评论家比德国的戏剧评论家还多。
然而,法国人嘴上的这两个“传世之宝”近年在法国本土却遇到了危机。法语里混进越来越多的英语词,尤以广播电视、广告、街头商号标牌为甚。什么“primetime”(黄金时间),“compactdisc”(激光唱片),“fastfood”(快餐),“penalty”(罚点球)等等满天飞。美国的文化作品也与英语一道开进法国,传统民间小调“尚松”的听众越来越少,而英语流行音乐却赢得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听众。法国菜的形势也不妙,吃汉堡包的法国嘴越来越多,据说麦当劳现已在法国开了300家分店,仅在巴黎一地就有26家,年营业额高达50亿法郎。更难堪的是,克林顿总统入主白宫后,竟然解雇了白宫的法国首席厨师,理由是法国菜“过于油腻”。他的夫人希拉里做得更绝,她在这个不走运的烹调高手的辞退鉴定上揶揄说:“他做的意大利比萨饼还算出色。”
面对美国文化的大举“入侵”,法国终于起而反击了。5月初,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了文化部长图邦提出的《语言保护法》。这条文化“马其诺防线”规定,要把英语外来词尽可能从广告和电视中剔除出去。图邦部长还确定了3500个法语词汇,用于取代目前流行的英语外来词。对于违反此法规者,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判入狱半年或50万法郎罚款。此外,政府一方面在关贸总协定的谈判桌上坚决抵制美国的“音像制品贸易自由化”的主张,另一方面颁布法律限制好莱坞影视片进口,规定法国的1500家电台播出的法国音乐时间至少要占40%。
语言方面来“硬”的,饮食方面则来“软”的。法国的“饮食艺术国家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发动了两项攻势,以复兴法国菜的荣耀。一是努力发掘饮食传统。由国家资助有关专家深入全国22个地区,广集菜谱。据报道,甚至连1325年的传统甜食配方也发掘出来了。目前,首批4大卷法国食谱已经出版发行。二是让1500位著名厨师带上各种原料深入到中小学,对那些嚼口香糖、吃汉堡包长大的新一代进行传统饮食文化再教育。厨师们不厌其烦地向学生们讲解如何品尝种种法国面包的滋味,怎样通过鼻子舌头去辨别勃艮底的蜂蜜、沙罗来的牛肉和奥维涅的奶酪等等。
这场抵制美国文化“入侵”的斗争目前尚未见分晓。不过,据说限制播放英语流行歌曲遭到了不少法国青年的反对,也有人批评这是“文化沙文主义”,所以图邦部长已对法令的有关条款作了些修改。
笔者无意对法国目前进行的这一文化行动的细节发表评论。但是,我认为,法国将说话、吃饭这类细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绝非是杞人忧天,无事生非,而是很有眼光的,因为它关乎让青年一代继承和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试想一下,如果有朝一日你走遍世界,看到的都是曼哈顿式的摩天大楼,听到的都是麦克尔·杰克逊的摇滚乐,说的全是美式英语,吃的都是麦当劳的汉堡包,喝的都是可口可乐,抽的烟都是“万宝路”,那这多姿多采的世界岂不无聊单调之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