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大阪时间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大阪时间球
郭天禄文并摄影
4月末的大阪古城,芳草萋萋,樱花竞放。身着艳丽和服的少女碎步于林间小径,轻声细语,时隐时现。饱经天灾兵燹的天守阁巍然耸立,俯视着世事沧桑。绿水环绕的古城墙墩厚坚实,巨大的石块似乎印证着日本民族的坚毅与务实。在城墙脚下的古城出口处,有一座不引人注意却必往观看的现代纪念性建筑——时间球(见题图)。
时间球分地面和地下两部分。地面建筑为一实心合金半球,表面光滑洁亮,直径1米,重2.12吨,半球置在花岗岩底座上,斜对古城出口,花木烘托,紫藤掩映。地下建筑为一竖井,深14米,宽4米,内有二室,分置两个牛奶罐状的金属容器。第一室顶部距地面7米,容器内存放着20世纪人类科技成果的文字图片资料,如电视机、计算机资料等。第二个容器置于竖井底部,内存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部分实物。
时间球的建造源于1970年的大阪工业科技博览会。博览会规模空前,展示了当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和最新成果。翌年,日本的《每日新闻》和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共同策划、兴建了这一永久性纪念物,以志当年盛况、昭示后代。
时间球的地下部分构思独特、工程浩大。其建造盖出于对当时的国际气候的考虑。六七十年代,美国与前苏联的冷战加剧,核威胁阴云重重,深受原子弹之苦的日本国民虽处于美国的核保护伞下,却无安全之感。他们忧虑人类文明和自身的命运,担心日本国土成为核弹的袭击目标。基于保护人类文明的考虑,时间球的设计者煞费苦心,将工程重点置于地下,以便后人或者外星人在地球蒙难后,仍可借助井内的遗物了解20世纪人类社会的科技水平。如果没有意外的情况发生,设计者规定,第一个容器应于5000年后开启,第二个则于6970年后打开,届时,它们将像埃及金字塔一样,向后人述说人类社会进程中的一段辉煌时期。
驻足时间球前,人们无不为设计者的巧思所折服:时间球和谐自然地与周围的环境相映成趣。这首先体现在高度差上。时间球的地面部分高度仅为50厘米,加上底座也不足1米,而古城内的主建筑天守阁五层九重,高56米,相比之下,时间球确如富士山脚下的一抔黄土,不凸现,更无喧宾夺主之嫌;其次是规模之比。环围古城的石墙长12公里,用40万块石头砌成,时间球占地数平方米,仅相当于几块石头的面积,加之周围树花映衬,游人稍不留意就可能失之交臂;此外,选址也颇具见地。时间球虽处古城一隅,但不显幽僻,游人参观完天守阁一般会途经此地。尽管时间球的设计和建造考虑了方方面面,而且寓意深远,但依然招致了一些非议,被认为是破坏了古城整体布局。日本的文物保护法十分严厉,对古迹的保护非常重视,轻易不允许在古建筑地域增建一木一石,类似时间球的建筑确为罕见。
从天守阁下来再看时间球,总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但愿它能在5000年后由后人正常打开,而不要成为外星人考古的对象,这大概是筹划、设计、建造者的初衷,也是每个游人发自内心的祝福。(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