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高度重视流动的“常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5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高度重视流动的“常数”
吴酩
报载,据估算,目前上海的外来流动人口大约有近300万,其中打工者占7成左右,也就是200万以上!是他们,承担了几乎所有苦活、累活、脏活。大到浦东的重点工程,小至郊区的部分承包田,处处洒下了外地民工的汗水。
在北京,尽管人们的某些心理尚未彻底消除,甚至不时向擦身而过的外地打工农民投去冷冷的目光,但无论谁也难以否认这样的事实:北京,已须臾也不能离开他们。
有人纳闷儿,农民为啥好端端的不在乡下呆着,非要进城呢?得到回答几乎都是相同的两句话,一是“地不够种的,在乡下闲着没事干”,一是“城里的钱好挣”。极普通的话,却反映了无可回避的现实矛盾: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就业差。一方面是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力,另一方面是城市里大量的粗重工作岗位空白着亟待填充。而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的“落差”尤其大。这就是“民工潮”一年高过一年的最根本原因。
据保守的估计,目前全国常年大约有5000万农民离乡流动,其中80%以上在不同岗位上做工。仅四川省出川的民工就达500万。从发展看,由于短期内农村靠自身还难以完全消化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劳动力,在一段时间里,农民外出数量还将保持一定的增势。
至少5000万流动民工,尽管它的构成不是固定的,但作为一个“常数”,已毫不留情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保证流动的平稳有序,决非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我以为,起码需从两个层次上来考虑问题。首先,从空间上说的输出、运送、接纳三个环节,都应分别研究、制定长期的应对方略,不能年复一年地临时应急。劳力剩余地区,在积极创造条件、扩大本地就业容量的同时,应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以提高输出“常数”的质量。交通新兴产业,一方面要着力增加新动力,另一方面则应针对“常数”的质量。交通部门,一方面要着力增加新运力,另一方面则应针对常数的流动特点,编织铁、公、水、空联手的运输网络,快捷、安全、方便地运送民工。劳力接纳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不能像小家庭临时搞室内装修那样对待外地民工,必须要从吃、住、行、教、医、治安等诸方面考虑新增的“常数”;因为,尽管绝大多数民工还处在来来去去之中,“根”都还留在自己的家乡,但对城市而言,这一流动的“常数”已成为它完整肌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实际是流动着的“外籍”市民。
其次,从城乡人口结构的变动看,5000万恐怕正是处于身份“流动”之中的“常数”。因此,就宏观而言,在制定整体发展规划,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甚至安排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和城市布局时,都不能忽略这个“常数”,必须正视并认真引导越来越多的农民的身份转化工作。历史上,失误曾使我们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我们不能再走弯路了。
但愿流动的“常数”受到应有的重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