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党组织建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6
第5版(理论)
专栏:

  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党组织建设
刘泽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政治组织保证。
当前,加强和改善农村党组织建设,应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农村改革,搞好社会化服务,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是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共产党所以得民心,就是因为他把人民从苦难中解放出来,让人们过上了好日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确实给农民带来了实惠,所以得到农民的拥护。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我们要坚决地、不失时机地把农村、农民引向市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让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特别是贫困地区,要尽快找准贫困的根子和致富的门路,正确处理好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让农民早日富裕起来。要努力挖掘和发挥资源、经济、社会等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活跃农村经济,让农民得到尽可能多的利益。尤其要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为农民服务的功能,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同时,要不断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这既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也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只要我们党能带领农民奔上致富路,农民就一定会更加相信党,依靠党,拥护党。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搞好干部培训,让农民有好的领头人。从山西的情况看,哪里的农村经济建设搞得好,党群、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哪里必定有个好支部、好村委。这些支部和村委的特点是他们没有忘记为农民服务的宗旨,没有脱离群众,保持了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优良传统,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也帮助群众致富,有的帮助别人致了富,自己并不是那么富裕。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比较强,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因地制宜,找到致富的门路,为群众办好事。他们有头脑、懂经营、善管理,在群众中有威信。因此这些班子团结,有战斗力、号召力和凝聚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党支部班子,关键是选准用好党支部书记。选准一个人,可以带好一个村;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首先要通过民主考评、组织考核、党员大会选举的办法,配好党支部书记。暂时缺乏干部的农村,应结合改革,从国家干部中选派一批干部到农村任职,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其次,要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经常关心他们的思想,支持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第三,要改革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大教育容量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的力度,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掌握方针政策,学会经营管理。要特别注意农村青年干部的培养和教育,让他们安心农村,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为农村奔小康做出贡献。只要有这样的好班子、好的带头人,农村经济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农民就会从他们身上体会到党的温暖,党群关系就会大改善。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对农民的教育工作,积极培育人才,使农村干部后继有人。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成为农村党建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紧迫任务。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对农民特别是农村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传统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教育。教育要有规划、有组织、因地制宜,通过各种灵活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把农民教育有效地开展起来。在农民教育上,要舍得投资,要培养骨干,壮大队伍,要搞点硬件建设,还要组织力量编写教材,提供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农民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提高了,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了,不仅为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后备力量,而且还可净化社会风气,消除封建迷信、买卖婚姻、聚众赌博等落后的习俗;减少犯罪,搞好社会治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切实把减轻农民负担落到实处。这个问题解决好,有利于重新塑造农村党组织的形象,增强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号召力。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减轻农民负担的决定,并组织人员到各地检查落实。山西省根据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也相应地采取了措施,废止了10个向农民收费、集资、摊派的项目,禁止了6种对农民的错误收费和做法,取消了33项农村达标竞赛活动。这仅仅是初步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立法建制,把保护农民利益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同时,要坚决打击犯罪分子,搞好社会治安,让农民安居乐业,为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纠正不正之风,严惩腐败分子,增强农民对党和政府的信心。党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党风不正,党的基层组织在农民群众中就不可能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多数是好的,是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党风不正,确有少数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甚至处于瘫涣、半瘫涣状态。要正视这一现实,因此,要加强对纠正不正之风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坚定不移、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果断地查处大案要案,严惩腐败分子,让群众确实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反腐败的决心和实效。要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的宗旨教育,教育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自觉地抵御和防止发生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党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和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要加强对党政干部的监督制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使其在行使权力发生偏差或滥用职权时,能够得到有效的遏止和纠正。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铲除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的温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