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可敬的“黄盔”——写在北京西北三环改造工程竣工之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6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可敬的“黄盔”
——写在北京西北三环改造工程竣工之时
卫晋
随着第四十五个国庆节的到来,北京西北三环的改造工程也按期竣工了!
在欢庆声中,我走上这工程的中心部位——公主坟新兴立交桥,环视这由北京市政职工奋战九个多月完成的“得意之作”,既心旷神怡,又百感交集。说来奇怪,此时,我想得最多的竟不是这项工程将起的重要作用,而是自己的一段思想经历。因为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我几乎每天经过这里,每天都在思索,都在自省。
记得一年多前,改造西北三环的消息刚一传出,市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我也是其中之一。想到多年所受交通壅塞之苦即将结束,真从心眼里感谢市政府的德政。不久,一支头戴黄盔的建设队伍开来了,正式破土动工了。接着,原来路旁的楼房一排排被拆除,原来绿荫覆盖的街心公园变成堆满钢筋水泥的工地,原来就拥挤的街道变得坑坑洼洼更加难走。对这种施工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困难和不便,大多数行人是理解的:不经历暂时的局促和泥泞,又哪来明天宽畅而美好的通衢?然而,也确有一些行人的脸色发生了变化,“多此一举”之类的牢骚经常传到耳中。等到工程进入“攻坚战”阶段,车辆行人的不便与日俱增,上下班高峰时间,施工的载重车、翻斗车、起重机、压道机常常跟公共汽车、轿车、面的、自行车和行人挤作一团,寸步难行。我自己就多次误了上班和开会时间,焦躁之心也随之而生。尤其是到了高温季节,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遍地,每次经过这里,都能见到一些愠怒的面孔,听到几许无奈的抱怨,我也不免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
然而,工程并没有在抱怨、牢骚声中放慢脚步,相反,随着倒计时进度牌上工期的递减而不断加快速度。在沸腾的工地面前,我意识到自己那种旁观者的心态同建设者的热情多不协调。而使我心灵受到极大震撼的是七月间那个大雨滂沱的下午,我乘坐的汽车在一片混乱中进退维谷。正在烦躁之际,忽见工地脚手架上打出一幅鲜红的横标:“用您的理解和我们的双手共建美丽的西北三环!”它一下子把我镇住了:隔着车窗,看看那头戴黄盔、身披雨布的建设大军,正在继续冒雨作业,我的眼睛一下子被泪水蒙住了。——他们双手献出的是青春、是血汗,而要求我们的只是理解!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今天,“美丽的西北三环”已成现实,往日的牢骚、抱怨已被满意的欢笑所代替。但是在这九个多月情绪起伏中所受的教益,却是永远难忘、也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因为改革的道路比这三环路要长得多,类似的“考验”还要不断地继续下去。人们往往习惯以自己眼前的遭际,来评判是非曲直,有时难免失之偏颇。因此,对许多改革措施,口头上、理性上的拥护是一回事,而遇到各种各样矛盾、波折、冲撞、摩擦而能始终如一地理解、忍耐、坚持则是另一回事。要懂得,今天“美丽的西北三环”,是来自昨日“泥泞的改造工程”;同样的,今日历经艰难的改革,正孕育着明天丰硕辉煌的成果。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
可敬的“黄盔”,感谢你们给我上了这受用终身的一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