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大连开发区今年十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7
第1版(要闻)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

  大连开发区今年十岁
本报记者张书政
大连开埠不到百年,以港兴市,港兴市兴;如今,大连办起开发区,扭转了滨城建设的乾坤,发生了以开发区兴市、兴省甚至振兴整个东北腹地的历史性转变。10年间,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带动了大连巨变,辽宁巨变,全东北走向振兴之路。
马桥子等4个散布在海滨荒丘上的小渔村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神奇壮观的现代化新城区,这就是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并赞扬大连开发区。1993年8月,江总书记兴致勃勃地登上大连湾畔炮台山,俯瞰大连开发区全貌,看到楼宇连群,新城巍峨,与陪同的地方同志交谈说:“深圳、厦门、珠海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你们9年搞了24平方公里,不小啊!”总书记又说,“3年前我来过,3年来,大连开发区变化很大!”
  24平方公里内摆满项目,是吸纳国际资本和世界先进技术最活跃最密集的地区
大连市委、市政府以及开发区管委会,视“项目”为开发区的生命,是开发区发展与繁荣的源泉。
大连开发区是1984年10月15日正式动工兴建的。这一天,在一片玉米地里临时开出来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开工典礼台,主持人宣布,大连开发区今天正式动工兴建,而中外企业家却已提出合资、合作及内联项目425个,计划立项并划给建设用地的项目237个。
到第3年,先后有8000多人次外商来开发区考察和洽谈。
到第5年,大连开发区共签约和批准成立170多家中外工业企业,投资总额突破20亿元,其中三资企业120家,投资总额超过17亿元。
这时,3平方公里起步区内的项目已经排满。经上级批准,他们确定了“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滚动发展”的建区方针。从1989年起,该区按20平方公里的规划向东“滚动”。1993年,又按24平方公里的规划继续向东“滚动”。
目前,24平方公里规划区内的项目又已排满,投资的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的实业界进区建厂。累计批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各类企业近7000家,其中,内资企业近6000家,外商投资企业989家。这989家的总投资额是45亿美元,协议外资金额21.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外企”中已投产企业422家,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101%。
大连开发区引进的项目技术先进、创汇能力强、规模大、后劲足。有不少国际上知名度高、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或集团,到该区投资兴业。进入世界排名500强以内的生产性跨国公司中,就有17家来区建厂,如日本的东芝、佳能、三洋,美国的辉瑞,韩国的大宇,法国的道达尔,等等。
在全国开发区中,外商投资企业平均项目规模是200多万美元,而大连开发区平均项目规模是500万美元。其中,投资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99家,2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42家,1亿美元以上的项目4家。
最近,美国实业界投资1.5亿美元的辅成工业区、投资5亿美元的小窑湾包片开发区、投资3000万美元的硅谷高科技园等项目,已正式签约,大连开发区展现了喜人的发展前景。
  目前已进入收获期,在生产、技术和出口管理水平上日渐成熟,成为国家和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区目前已进入收获期,国家和地方开始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国内外投资者的资金在不断增值。
开发区工业项目门类齐全,已形成电子、机械、轻纺、建材、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并成为机电、医疗器械、轻纺、服装、水产等加工出口基地。该区是国家和地方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炮台山西北隅有座获得“全国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的百人小厂,名叫大连太平洋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1988年投产,前年开始盈利,至今,每年都盈利千万元左右。该厂的美国、香港老板看到他们的投资迅速增值、大量增值,高兴地追加了投资。
万宝至马达大连有限公司经理中野和夫先生对记者说,“到2000年,我们万宝至马达集团要达到年产值2000亿日元,而从现在起的两三年后,我们的产品90%是产自大连开发区的了。”这家公司的投资已经追加到144亿日元,去年的工业产值达到5.4亿元,创汇9000多万美元。今年8月,这家公司和佳能大连办公设备有限公司,同时被评为“全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和“全国十大外商投资出口创汇企业”。
在大连开发区内,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都很好。记者采访的黄海轴承厂、北方管件有限公司、大连客车厂、金源实业总公司、大化乙炔气厂等,无一亏损,盈利的额度都很高。黄海轴承厂是哈尔滨轴承总厂在大连开发区投资兴办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老厂的支持下,该厂学习借鉴三资企业管理经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几年来,年实现利税都在1500万元左右,人均创利税达1.3万元。
大连开发区投、试产的422家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据统计,1993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3.3亿元,出口创汇5.8亿美元,实现利润1.28亿元,实现税收7620万元。
今年1至8月份,全区经济运行良好,继续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工业生产及其他方面都已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预计1994年全区社会总产值将实现11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工业总产值将实现8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出口创汇12.8亿美元。
大连开发区已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1984年10月至1994年7月,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1.8亿元,国家和地方获得工业企业利润2.6亿元,工业税金总额2.6亿元;出口创汇总额21.3亿美元。从1990年1月至1994年8月,全区财政收入总额28.1亿元,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45.2%。
回顾10年征途,大连开发区在开发面积、外商投资企业总额、协议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固定资产投入、社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三资企业出口额等8项主要经济指标的考核中,多次名列全国各开发区之首,大连开发区也因此戴上“神州第一开发区”的桂冠。
  窗口作用和辐射功能日益强劲,为促进“母城”、“腹地”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创办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繁荣东北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投下的一步关键性棋子。10年的实践证明,大连开发区在充分利用“母城”(大连老市区)和“腹地”(东北3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工业基础优势的同时,也为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有人形象地说,“大连开发区是促进内地企业走上‘外向型’的媒介,是推动内地工业技术进步的桥梁,带动内地资源加工出口的龙头,是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对接器’,是向内地传授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学校”。
大连开发区的窗口作用及辐射功能大致可分为5类。
第一类是“示范性”的借鉴作用;第二类是“外向型”的桥梁作用;第三类是“内向型”的媒介作用;第四类是“扩散型”的推动作用;第五类是“合作型”的带动作用。通过中外合资等紧密地合作形式,使外企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金、设备等可直接为我所用。由大连制药厂与美国辉瑞跨国公司合资兴办的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利用美国辉瑞集团的专利技术和先进设备,生产世界上领先的抗生素、超广谱抗生素产品、第三代孢抗菌素以及抗真菌新药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新药,填补了我国制药工业的空白,促进我国抗生素类药品的更新换代。
据统计,在大连开发区创办的前一年,即1983年,大连市工农业总产值仅为101.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84.2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6亿元,全市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是9.8亿元,全市仅签订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项目43项,总金额只有2200万美元。这一年,地方财政收入为4.8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68元,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是872元和735元。
到1993年,即大连开发区创办第9年,大连市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96.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完成616.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5.1亿元;全市出口商品供货126.5亿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商品供货57.9亿元;全市新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722项,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185家,其中投产1439家,当年完成产值99.2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23亿元。这一年,该市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43.2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13元,全市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4139元。大连市10年间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溯100年,大连湾畔上空翻卷着中日甲午战争的风云;上溯10年,大连湾畔破土兴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如今,这里升起一颗耀眼的“开发区之星”,并被誉为中国开发区中一面鲜亮的旗帜。(附图片)
大连开发区内五彩城商业区繁荣兴旺。 本报记者 张书政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