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朱开轩
不久前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是体现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又一重要文件,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对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阶段,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德育,即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既包含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教育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更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后者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教育性质的本质区别。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核心并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风范,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中国特色。教育规律的研究表明,教育应当使青少年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缺一不可。由于德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并对智、体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多方面工作有重要的动力和保证作用,则更不可予以轻视。学校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新生力量,因此学校德育与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乃至物质文明建设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学校德育优化着小环境,也会对整个社会大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人,必将对国民素质的改善和提高产生重要的历史性作用。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一直非常关心青少年学生的教育问题。他曾经指出:“实行开放政策必然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我们的人民。要说有风险,这是最大的风险。所以我们使用法律和教育这两个手段来解决问题”。“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贯彻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科学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也对学校培养人才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校德育工作遇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环境更复杂,难度更大了。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党中央及时做出决定,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二)
在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重大变革,社会生活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用什么来教育青少年学生,培养他们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需要明确的一个重大问题。《意见》对此做了鲜明的回答: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以及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从小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意识,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四有”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必须作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始终加以坚持,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
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和伟大历史创造过程,我们的任务是不仅要建立一种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市场经济体制,而且必须相应建立一套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社会思想和价值体系,从而引导和保证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学校德育应当为此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中央在《意见》中提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面临“五个如何”的更高要求和新课题,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三)
在40多年的实践中,学校德育工作逐渐形成了不少好的传统和做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曾就学校德育工作下发过几个重要文件,这些对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意见》提出了一些新的精神,主要有:
——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既要划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又要由浅入深,形成序列,一以贯之。
——调整充实德育内容。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以此为重点对高校的“两课”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在坚持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同时,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美育和心理卫生教育,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拓宽德育途径,多方位育人。德育工作要与关心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育人作用;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门学科、课程与德育的有机结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和物质条件等,是德育工作实施和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和必要的条件保证,《意见》也进一步明确了需改进的方面和加强的措施。
贯彻《意见》上述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对于学校德育工作体现时代特点,增强教育效果,提高工作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发展,思想道德素质更加符合社会进步的需要,必将产生积极作用。
(四)
教育好青少年,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是全党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全党全社会都要关心学校的德育工作,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是党中央的一贯思想和主张,这次中央在《意见》中又突出地强调了这个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中央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落实这次中央《意见》提出的包括加强对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的管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重视地方精神文明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加强各地党委、政府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为学校德育工作办实事等一系列重要措施,学校育人的环境就会有新的改善,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意见》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也是党中央下决心把全社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的号召令,我们愿借这股时代的东风,坚定信念,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为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