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天气预报从哪里来?请看气象部门如何——细说八方晴雨指点九州风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25
第10版(科技园地)
专栏:

  天气预报从哪里来?请看气象部门如何——
细说八方晴雨指点九州风云
本报记者杨健
隆冬的北国,夜阑人静。当记者驱车赶往中央气象台的时候,零点九分的“世界城市天气预报”已经播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大都已酣然入梦。冷空气前锋推进时带来的大风和降温对他们来说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
然而,这暗夜并不平静。
在离地球870公里和3.6万公里的太空轨道上,美国的TIROS气象卫星和日本的GMS同步卫星正紧张地工作着。每隔一小时,它们都会将拍摄到的卫星云图传到中国卫星气象中心,传给那些同样没有休息的人们。
白石桥路46号,就在卫星气象中心的同一座大院里,中国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的大楼灯火通明,大楼正厅的标示牌上显示出“1994年1月18日,最低气温-8.7℃”的字样,值班人员和各种仪器都在忙碌地运作。
这里是全国气象业务、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也是世界气象组织天气监视网的区域气象中心和区域气象通信枢纽之一。每到整点,全国600多个气象台站同时开机,将当地的极端最高/低温度、气压、风速、雨雪量等地面气象情况传送到这里。同时传来的还有各地通过雷达、飞机、探空气球、无线电探空等手段测得的高空气象要素。传递这些信息的16条中高速同步通信线路和64条中低速异步通信线路还承担着以每小时一次的频率从奥芬巴赫和东京等处获取世界各地气象资料数据的任务。
业务处秦祥士处长向记者介绍说,每天通过该通信系统接收的信息量达2000多万字节,折合成汉字有1000万字之多。如果把它编成一本32开的书,这本书将有70厘米厚。
别说是普通人,即使是最出色的气象专家,面对如此庞杂的资料也难以理清头绪。这时候计算机就该发挥作用了。在专司资料加工处理的Cyber大型计算机和银河—Ⅱ巨型机中,气象数据被代入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推算出各地当时的气象情况(因为资料来源于有限个点,但绘图应反映出无限个点的情形),并预测出各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最后打印出各地各时刻的温度、气压、风向、雨雪量等各种指标的等值线图。气象台郭进修副台长告诉记者,因为天气系统是立体结构的,目前大气按高度被分为10多层,每一层都要做一次类似的计算,工作量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凌晨4点半,会商室里专家们开始工作了。他们通过计算机工作站调(diào取)出处理好的各种图表和数据,开始作天气形势的预测。尽管计算机已经作出数值上的预报,但天气现象却是千变万化的,只有通过专家们的思维,才能将一大堆枯燥的数字变得形象起来。同时,计算机得到的只是一些通过公式算出的半成品,不经过头脑的分析和处理,其预言的准确度总是难以令人放心的。如果混沌学的理论的确科学的话,1000公里之外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也可能在这里引起一场风暴,那么天气预报准确的概率就相当于在数以亿计的钥匙中找出能打开房门的那一把,而气象专家的经验和智慧正是找准这把钥匙的关键所在。
这天北方大部分地区被冷高压控制,天气形势相对简单,气象专家不像前几天那样,为冷空气是否来、怎么来伤透了脑筋,但华南地区正值冷暖气流交汇,复杂的降水情况还是让行家们颇感棘手。气象预报与文学创作不同,话讲得太死唯恐误导,过于含糊又等于没说。很做了一番推敲之后,大家才基本上达成共识。清早6点多,晨光微露,“早间气象服务”节目总算完成了。
上午10点10分,“午间气象服务”和“气象信息”节目制作完毕并通过光缆传至中央电视台。
紧接着,向国务院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气象节目开始制作。就在这套节目制作的同时,计算机已经开始收集和处理19点30分的“天气预报”所需的最新气象信息了。在“新闻联播”之后播出的这一节目在国内外拥有数亿观众,是中央气象台的重头戏。几年来,“天气预报”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进,改变了以前“拉洋片”式的手工制作方法,增加了全景彩色动画云图、天气区、雨量分布等值线、台风路径、锋面路径等内容,从去年3月1日起又多了主持人的讲解,深受观众的好评。
午饭过后,卫星气象中心开始向这边发送卫星云图动画,由计算机加上移动方向箭头。各种天气实况资料(天气系统活动图形等)也开始录入备用。
下午3点半,会商室里又开始忙碌起来。一俟会商结束,天气预报的结果就被送至声像室,在那里计算机会自动将气象数据转变成阴晴雨雪等文字和符号,显示在地图上的各个城市旁。各城市所配的风景画制作起来稍难一些,要事先在像带上“挖”出一块空白,然后将拍好的照片叠加上去。难度更大的是片头的制作,为做出气象大楼的立体动画和那些旋转的计算机、地球等图形,方淑琴高级工程师在电脑前要干上十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为了配上主持人讲解的画面,技术人员可谓挖空了心思。因为没有大屏幕投影设备,主持人必须在蓝色的幕布前凭记忆指点那些子虚乌有的江山(如左图),然后采用特殊的“抠像”技术把蓝色的背景滤去,将主持人的形象叠加到事先制作好的天气形势画面上去(如下图)。为此主持人不能穿蓝色的衣服,细心一点的观众有时可能会发现主持人身上有亮点在闪动,那便是衣服上的蓝色小花被滤去后的结果。
谈到主持人的工作,宋英杰深有感触。气象节目主持人是无法照本宣科的,拿到天气预报结果,得设法将它变成观众可以接受的语言。这就要求主持人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尽量澄清观众心中的疑惑。前一段有观众反映,云图动画中最后定格的云图是7点33分的,中央气象台为何使用不及时的云图?11月下旬,主持人适时地作出了解释:“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其实上面所标的是格林尼治时间,也就是世界协调时,与我们北京时间相差8小时。”
下午5点,最新资料截止,节目正式开始制作。这天值班的主持人是杨丽,在节目的“闲话”中她打算插入“腊七腊八冻死鸭”的谚语,编导认为节气与天气无关,迅速纠正了这一说法,并就冷空气的有关情况作了必要的解释。当几经试录节目制成的时候,时钟已指向下午6点40分,离节目播出时间不到1小时了。
从气象台的制作室走出来,城里已是万家灯火。家家户户吃过晚饭,正在收看刚制作好的天气预报节目,气象中心的人们却又已开始投入下一轮的准备过程了。在日本,形容天气好,人们常常说:这是连天气预报都可以放假的日子。然而这里,却永远不会有假期。(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