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春满华阳——记上海长宁区华阳街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9-29
第4版(国庆专页)
专栏:

  春满华阳
——记上海长宁区华阳街道
本报记者吕网大
华阳街道,上海市区西北角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居住区,前些年,这是条典型的“穷街”:坑坑洼洼的小路,成片的棚户矮屋,马桶煤球炉伴随着居民度过了一代又一代……
几年未见,华阳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街道自筹资金,改造了2/3的棚户旧区,百余幢高楼拔地而起,7000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整洁的道路旁劝业市场生意兴隆,正为一批下岗人员解决就业问题;地区生活设施齐全,为1.3万户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社区环境。来到华阳,你能感到在这有形变化的背后,最值得称道的是人际关系,你随处能听到居民们不约而同的赞誉:我们街道干部党员比亲人还亲,关心群众的好事讲不完。
    群众冷暖挂心头
3年前的夏天,街道党委书记陈建兴刚到任,就下去串门摸情况,看看孤寡老人的生活。然而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幅令人吃惊的镜头:一位老太太正在冲洗一块发霉的咸肉,尽管上面长了绿毛,但她仍舍不得扔掉,“一年当中吃不上几次肉”,老人直言相告;一对老夫妻住在年久失修的茅屋内,家中一贫如洗,他们多年竟无钱买菜,靠拣菜皮度日;有个老人长期瘫痪在床,得不到起码的照顾,背上长了褥疮……这些老人的生活与大多数居民形成强烈的反差!
贫困老人的生活拍成录像在机关放映后,引起了极大反响,大家的心被震撼了,产生了深深的自责:我们口口声声说为人民服务,可群众的疾苦我们到底知多少?在汇报会上,街道干部对92名特困老人状况、产生原因等作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具体的解困措施。接着他们又举一反三,检查了工作中缺乏主动性问题,要求机关干部下基层体察民情。于是,全街道开展了“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走访活动。经过排队调查,确定10种人需要关心帮助,除了特困老人外,还有动迁居民、下岗人员、单亲子女家庭、返沪知青子女、癌症等重病患者、三老(老党员、老先进、老模范)等,“两劳”释放人员的管理、帮教工作也列入其中。
    为民解难动真情
街道,是各种矛盾的交汇点,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上级布置的工作要做,居民开门七件事得管。凡群众找上门来,街道能解决的,他们做到及时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不推诿,而是干部们自己四处奔波,设法解决。有年春节前,办事处主任崔秉南带着居民们的84个各类“老大难”生活问题,跑了整整一个月,解决了54个,让居民们过了一个满意的春节。提起此事,华阳干部深有体会地说,许多事情只要愿意做,是能够办好的,关键是要有为民解难排忧的真情。为居民建新楼,动迁矛盾十分突出。6000多户居民散居各处临时房,街道干部经常兵分十几路到近郊临时安置点走访,了解居民的困难,调解租房纠纷,并组织医生下乡巡回医疗,帮助医病配药。由于工作做到了“家”,华阳居民中没有因动迁问题上访的。前年除夕那天,3名街道干部冒着刺骨的寒风,赶到市区边缘的临时居住点慰问老人,当他们用冻僵的手捧上年货和补助金时,一位老人忽然跪倒在地连连磕头。她忘不了街道的干部党员像亲人一样经常上门问寒问暖、送医送药,她心头有千言万语要向人们倾诉,但此时她只有用这种最朴素的礼节来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在场的群众也受到了感染,他们情不自禁地高呼:“共产党万岁”。华阳干部平时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谁心头没有一本帐:盛夏酷暑,干部们头顶烈日给困难户送去防暑用品;寒冬腊月,他们走街串巷,看看居民有什么困难,每当发生灾害性气候或突发事件,总有干部党员冲在第一线。
76岁的金某曾一时失足受到应有的惩罚,无子女,却有一个痴呆的老岳母和低能的妻子,去年他又患了直肠癌,生活对他来说是够沉重的。金想向政府求救,但又怕像他这样失足之人政府不会管。出乎金的预料,街道里弄干部了解情况后,很快送来生活补助款,并帮助干起家务,街道“CA康复小组”送来了“秘方”,他被列为民政救济对象,享有各种补贴。金某逢人就说:“共产党不计前嫌有情义,病魔无情人有情啊!”
    一枝一叶总关情
华阳干部的行动准则有一条: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有位老教师因家庭纠纷一时想不开而寻了短见,大家在悲痛之余想到,人们在感情上的交流和帮助亦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情感服务小组”应运而生;为关心离异等原因产生的单亲子女家庭,街道又有了“知心妈妈”,给缺乏母爱的孩子以更多的爱护。如今,华阳已从“知心妈妈”发展到众多的“知心姐姐”和“知心哥哥”,担负起关心、帮助青少年的重任。
华阳的干部和党员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工作也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人们相互关心蔚然成风。83岁的黄连桥老人闲不住,每天为邻居取奶,为双职工接送孩子,隔壁孤老太一日三餐也由她全包了,空闲时,又在门口摆个小摊,义务为群众做些小修小补。在黄老伯的影响下,同楼的几十户人家亲亲热热,和睦相处,成为文明楼组。在华阳,70%的离退休人员走出家门,参加一两项社会工作,在职职工也组织起青年服务队,利用一技之长为居民服务。
华阳的群众说,生活在华阳是幸运的,街道干部不辞辛劳的工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街道里弄干部们说,为职工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一心一意投入工作,也是我们对四化建设的一个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