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奔小康靠支部——黄固寺村民谈党支部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07
第2版(要闻)
专栏:

  奔小康靠支部
——黄固寺村民谈党支部的作用
本报记者李德民
秋庄稼已经收割,冬小麦露出了新芽,河南省新密市黄固寺村的村民松了一口气。国庆节那天上午,应记者的请求,村里召开了一个村民座谈会,谈谈黄固寺村党支部的情况。这个支部,是新密市的模范党支部。
开会之前,记者数了数人头,该到的都到了,便随口问一句:“你们开会,多长时间能把人召集来?”“20分钟!”有位村民应声而答。这个村东西长两公里,南北宽1公里,2000多口人,43名党员,分布在11个村民组里,能20分钟就把人召来吗?他们说,用有线广播喇叭喊,用11部电话机通知,喊不到、打不通时,就去辆摩托车,灵便得很。谈到这里,村民们用了“现代语言”:喇叭、电话、摩托车这是“硬件”,我们还有“软件”,就是靠党纪,靠村规民约,靠支部的威信和村民的觉悟。在这个村无论开会,或是完成紧急任务,应付突发事件,只要支部一声招呼,全村行动。村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记者说:不知您能不能报告江总书记、李总理,请给黄固寺下道令,看看我们怎样闻风而动!
闲话说过,言归正传。记者问,3天前刚开过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有一条,就是改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知听说了没有?大家说,听了广播,看了电视,这一条,很重要。农民奔小康,必须靠支部。他们谈到,前几年,由于支部出了问题,人心散了,村里穷了。直到1991年,新密市委整顿农村党支部,樊海凤被选为支部书记,才逐步凝聚人心,走上正路。3年来,支部一班人起五更,打黄昏,带领村民办大事,最见效的有3件。一是投资30万元修了4公里长的环村柏油路,晴天雨天村民跑运输畅通无阻,使百余辆拖拉机活了起来。在修路的同时,还堆土填坑整修70亩荒地为良田。二是筹款120万元,苦干87天,实现全村耕地的喷灌,旱涝保收。同时还给村民引来自来水,结束了世世代代车拉畜驮运水吃的历史。三是整顿了几个老厂,办了几个新厂,安排800多村民就业。对这些村办厂严格管理,提高效益,使它们成为村里的“财神”。干部工资、教师工资、村民治病、“五保户”照顾、军烈属补助等问题都解决了。这3件事,如果没有党支部领头,根本办不成。座谈会上谈到,办这些事,干部在外奔波,操不少心,下头的活也得干,挖沟、抬土、埋管道、拉电线,人人都一样。谈起这3年,村民慨叹:真不容易!公认最难的还数女支书,为了整顿好一个厂,她狠狠心,把自己的一个亲戚辞退了。
有了好支部,就有新变化。3年前,全村500多户中只有彩电20台、摩托车5辆、洗衣机15台。现在有彩电、洗衣机各400多台,摩托车80多辆,电冰箱50多台。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千元以上。村民说:“换个好支部,就换来了一大堆好处。”
樊海凤在村里有很高的威信。记者问村民:威信从何而来?有人讲了最近的一件事:84岁的“五保”老人王科去世了。办丧事时,樊海凤杀了自家的大肥猪。党支部、村委会干部由她领头,戴黑纱,抬花圈,全村百余人为老人送行。当时,她双腿负伤,架着拐杖忙前忙后。老人从生病到咽气,直到安葬,身边都有村里人。办完丧事,从外村赶来的王家亲戚直要给樊海凤下跪表示感谢。村民纷纷议论:“支书真像他的亲闺女!”还有许多人感慨地说:“有了好支部,没儿没女也有靠头!”
这次座谈会开到中午12时,临散会时又谈到开会问题。村委主任和会计说:俺村党员、干部开会,从来不领一分钱的“会议补贴”。因为支书有言在先,谁要怕麻烦,怕吃亏,就别当党员,更别当干部。樊海凤当支书3年,在外东奔西跑,没向村里报销过一盒香烟钱。谈到这个问题时,樊海凤对记者说:我本身就是个农民,最了解农民爱什么、恨什么,更知道当个农民不容易。如果农民在地里汗流浃背干活,党员却在会议室里谈天说地,干部在饭馆里大吃大喝,还时时盘算着掏农民的腰包,农民能不恨你吗?这样下去,支部就威信扫地了。相反,你一不好吃,二不懒做,全心全意为村里办事,父老乡亲自然就会把你高看一眼,听你的,跟你走,小康目标也就好实现了。
奔小康,靠支部,关键得有个好支书。这是村民会上的共识,也是记者采访后的感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