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志愿者,你在想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0-07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1993年12月19日,两万余名铁路青年职工在京广线拉开了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序幕。短短9个多月来,全国各行各业的数十万人加入志愿者行列,不光是青年,还有中年,老年。机场上、列车上、山区的小路上,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身影,感到了他们对人生价值的再呼唤。我们不禁想问——
志愿者,你在想什么?
本报记者赖仁琼
让“互助友爱”回到我们身边
北方交通大学的梁芳家住新疆,今年暑假回家探亲时,她在列车上志愿服务。一位小贩模样的乘客得知梁芳是志愿者,又见她在车厢里不停地送水、扫地,便调侃地说:“你是爱心多得没处献了吧?”
在这里,闲言碎语没有市场。第二天,同车的不少大学生都成了梁芳的“同盟军”,他们不仅清扫卫生,还组织旅客开展文娱活动,使枯燥的旅行变得丰富多彩。下车时,那个人对梁芳说:“志愿者行动好!你们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梁芳由此想到,互助友爱是人类共有的文明,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要靠每个人都从一点一滴做起。
于红刚、樊丽是北方交大的“志愿者”。他们说,平时大家在校园里对某些社会现象议论较多,但很少考虑自己能为改变现状做些什么。其实,大学生不应是生活的旁观者,只有在参与志愿者行动等类似活动中净化自己,才能去影响和改变环境。
今年春节以来,上海、成都、咸阳、北京的机场售票处、候机楼和航班上,出现青年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及时为旅客提供各种服务,受到中外旅客的赞扬。远南运动会期间,由国际航空公司地面服务部刘艳玲等21名团员青年组成的青年服务队在首都机场迎、送残疾运动员,他们每天早早来到机场、晚上很晚才离岗。她们说,我们不仅仅是为旅客提供一些帮助,也向社会宣告,商品经济带给人们的并不都是唯利是图。我们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更愿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多出一把力!
英雄有用武之地
今年8月,《中华儿女》杂志社的青年志愿者来到一年前因病去世的原西藏自治区组织部长冯军家里。冯军曾在团中央工作多年,因生前无积蓄,两个孩子又在上大学,目前只靠其妻一人的工资支撑这个家庭。看到冯军家除简朴的陈设外,只有一台黑白电视机。惊讶之余,青年们十分感慨。回到编辑部,大家主动捐钱买了一台28英寸的彩电送到冯军家中,同时,他们还订出“一助一”长期服务计划,为冯军的遗孀及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中华儿女》杂志社总编辑杨筱怀深有感触地说,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学雷锋活动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即参与者完全出于志愿。活动本身有一种强大的感召力。
今年暑期,北师大的27名同学来到山西沁源,有的义务支教培训当地中学教师,有的则下乡搞希望工程调查。半个多月里,志愿者为当地传授了知识,摸清了农村基础教育状况,每个人都受益匪浅。陈颖、李桂香、纪学海等义务支教的同学说,当地教师整体水平较低,但他们上进心和求知欲很强,有的教师每天步行十几里来上课。相比之下,我们在北京学习条件优越,但以前并不珍惜。这次下去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当地的教师,感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韦洪波、文涛等下乡调查步行了2000多公里。调查中他们发现有的家已经断粮,有的家几个孩子都因贫困而未进校门。刚下乡时,从未见过大学生的山区农民看他们就像看外星人。通过接触、交谈,大学生发现农村孩子并非想象中那么愚昧,而农民则发现大学生是真心实意来帮助他们的。心灵的沟通使大学生受到很深的触动,他们用“心”来读社会这部大书。他们说,到了这里,才算了解了国情,也更加热爱祖国和人民。明年有机会还要到农村去。
我们呼唤精神文明
今年“五四”青年节,乔石委员长在人民大会堂把“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大旗授予北京积水潭等医院的山区医疗服务队。说是青年志愿者,但在报名时,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许多老专家、老教授竟争先恐后,其中年龄最大的59岁。他们利用大礼拜的星期五、六两天时间,分批来到北京门头沟区的斋堂医院义诊、查房、培训当地医生。为了参加医疗服务队,他们有的不顾刚下夜班的疲劳,有的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邻居。从北京到斋堂单程100多公里,医护人员常常是下车就开展工作。他们不仅医术高,而且态度好,十里八乡的山民奔走相告,纷纷赶来请北京医生诊治。
大夫贡小英、护士长赵爱民说,以前我们都下过医疗队,对农村卫生状况比较了解。但这次下来,看到山区医疗卫生状况没什么改变,心里都不是滋味儿。
贡小英说,人生的价值不能仅仅用金钱来衡量,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真情,多一些温暖。前段时间,媒介抨击医生收红包,其实那只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医护人员都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我们参加志愿者行动,也想向社会证实这一点,向社会呼唤精神文明。
志愿者们在奉献中体味到了人生的价值,他们的思想境界也由此得到净化与升华。志愿者的队伍在迅速壮大,这一事实正反映了社会对精神文明的强烈呼唤。(附图片)
等待出征的“远南”志愿者。 本报记者 徐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